本版导读
姜文艺蹲点记
“铁路系统十万干部下现场”的号召已结束一个多月了,可是宝鸡工务段罗古工区的职工们还念念不忘他们的蹲点干部——姜文艺。
今年8月的一天中午,骄阳似火,满头大汗的姜文艺带着一身质朴,带着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作风来到了并不陌生的罗古工区。
罗古,这个宝工段西宝间最年轻的班组。1992年前后有过它辉煌的一瞬间,不仅在全段、而且在全西铁分局也曾耀眼一时,上过电视,而后快速跌入低谷,一蹶不振,滑入二级班组行列,成为全段有名的差等班组。姜文艺一到罗古蹲点,马上投入工作、了解班组情况和存在问题,协助工长制定了一系列能使班组走出低谷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为了使罗古班组安全稳定,针对工区职工业务水平差、新工多老工少、即将更换P60道岔的具体情况,他同领工区协商,征得同意,先后两次亲自提着礼物去请退休老职工来工区传帮带、并坚持天天下工地同职工一起干活。经过努力,工区职工业务技术明显提高,仅用两个星期时间就达到道岔验收要求。
工区院子的环境卫生极差,满院杂草丛生,垃圾到处可见,找不到一块能使职工开展文体活动的地方,家属院里的小菜地草长得半人高。姜文艺就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带着工区的民工铲除杂草,平整院子,没隔几天,在院子角落倒放了几年的篮球杆立了起来,工区有了一个平整的篮球场,除此之外,姜文艺还自己垫钱买砖,沙子和水泥,请来瓦工,在工区大门里两旁新增漆了两个花坛,使工区的自然绿化环境有了大的改变。
提起工区家属院的小菜地,姜文艺可出了不少力,为了改善职工食堂的火食,他让民工把这块从来无人管、长满杂草的小菜地开挖出来,又是自己垫钱买来化肥和各种菜种子,种到地里,虽然看到地里有写着每位职工名子的牌子,会以为是职工们种的,实际上全是姜文艺的辛苦劳动,由于今年天旱,也为了使职工食堂伙食早日得到改善,他几乎每个星期利用两个晚上浇地到零晨以后,而今每每端起碗就会想起姜文艺,食堂火食变了,职工的干劲也来了。
姜文艺来罗古蹲点没有一丝一毫的干部架子,吃住在工区。白天同职工一起干活,还记得头一天下工地手上就打了两个血泡,但他没有听从工长的安排。下班回来浇菜地,手拿铁铣,光着脚,脖子上搭着一条白色的擦汗毛巾,跟农民没有什么两样,令职工们深受感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百天来,姜文艺为罗古流下了多少汗水,耗费了多少心血,只有罗古工区职工心里明白,班组工作有了显著提高,秋检取得了好成绩,安全逐步得到稳定。看着那一行行新鲜蔬菜,平整的篮球场,新增加的两个花坛,干净清新的环境,职工们都说:“没有姜文艺的蹲点,就没有罗古今天的新变化。” (杨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