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2月13日
新闻广角
07

薄熙来“反题词”披露前后

文/王世安

对“反题词”一词来说,很多人未曾听说过,记者出于职业敏感,对此抓住不放,一追到底,挖出了这个故事的内幕。

经过多次查找,记者最终找到第一个公开报道“反题词”的人——辽宁日报大连分社原记者崔巍。

今年37岁的崔巍,热情接待了记者电话、采访。他回忆说,他是去年3月22日到大连采访旅游工作会议时获得这个线索的。会上其他领导先讲话,主要是肯定大连市旅游业成就。薄市长是后到会的。他认真看了一些会议上的材料后,在讲话中先气愤地批评一些在旅游服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现象,并给有关部门下令落实了硬指标,提出秋后再检查验收的指示。会场很严肃,让人感到很紧张。接着,薄熙来特别提到某一大宾馆,当他在此陪客人就餐时发现此宾馆在各项管理中均不尽人意,不由皱眉,非常生气,而宾馆有关领导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市长光临,他们很是高兴,饭后,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准备好了纸墨,邀请薄市长给予支持题个词,以便镶好挂在墙上,展示宾馆的风采。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一般领导会婉言谢绝的。题词若说好话,与事实不符;若写批评题词碍人家脸面,也是自古以来未有先例的。薄熙来毕竟是薄熙来,他有自己的独家个性,深不可测,一般人是料想不到的。此时,薄熙来打破陈规,他大笔一挥,“漏洞百出,每况愈下”的八个大字跃然纸上。一个四座皆惊的“反题词”,就这样在薄熙来的挥动下问世了。在场人无不惊讶,都不知说啥是好……

崔听完蒲熙来的这段讲述,深深感到这个“反题词”很有典型意义,当即便写了仅仅150字的短小新闻,在辽宁日报首发。这个短新闻特点鲜明、出奇制胜,并很快被七、八家报社转载了。

这家宾馆新任总经理见到“反题词”的报道后,感到很冤枉。他对崔说:“此事是有的。但是,是前任领导的事。如果不注明时间的话,别人以为是现任的事,那就冤枉了我们。本宾馆现在已经全面改进,不妨请记者再去看一看。”

薄市长的“反题词”,对这家宾馆促动很大。在新任总经理和书记的率领下,干部和职工都奋起直追,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加强设备改造,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使宾馆面貌焕然一新,受到国内外旅客们的普遍欢迎。

一位学者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反题词”反的好!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反题词!通过“反题词”,“反”出一个好样板;反出了平民百姓的期盼;又“反”出了薄市长勇于批评的个性来。

上图为薄熙来(右)同本文作者合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