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向黑暗和贫穷宣战
石泉县山大沟深,属省级贫困县,不说吃住的质量,直至现在仍有13乡54村无电,6万人仍年以继日地生活在黑暗之中。
没有电,没有动力,便不能提灌,也就没有水田,群众只能靠老天施舍。地是越种越薄,粮是越打越少,而且都是粗粮。6万群众虽艰苦卓绝的劳动,但由于电的掣肘,6万人仍生活在极度困难之中,局部落后和现代文明形成极大的反差。
1996年12月,石泉县供电局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新的领导班子在刘启家局长的带领下,针对石泉实际,开始向黑暗和贫穷宣战。
战役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解决西河35千伏送变电工程和变电站周围10公里内所有乡村的用电,第二步解决15公里以内乡村的用电,第三步幅射整个边远地区。总投资为1600万元。
今年的计划任务为10千伏高压线路26.5公里,安装变压器13台,总容量为785千伏安。
施工的困难程度是可怕的,山高沟大,林深草密,每架山都在数千米之上。树是千年老树,藤是千年古藤。线路经过的地方,必须要用锯斧刀,砍杀出一条三米宽的通道。山又是石山,石又是青石,坚硬得罕见。就是在这种坚石上,职工们用大锤、钢钎硬生生地在山崖上凿出一个个坑来。最艰难莫过于立电杆,每根水泥柱最轻的800公斤,最重的一吨多。山高坡徒,每个坡均超过45度。每栽一个杆子必须动用70个人,40个人分站杆身左右,两手把杆子抱了,使其离开地面。由于坡徒,抱着杆子的人是一寸都动不了。这时,便用大绳把杆头系了,30个壮汉,高喊着一二三的号子,一寸寸地往上拉,40个人随着拉劲一步步地往前挪。26.5公里的线路就是这样一尺尺地架起来的,上千根杆子就是这样一根根立起来的,耗时10个月,通电两乡18村。当贫困的山民为见到光明而雀跃时,石泉供电局便创下了三个前所未有,即自然条件恶劣前所未有,施工速度前所未有,施工质量前所未有。
供电局的干部职工并没有以此而满足止步,当他们发现得到光明的山民们仍然十分贫困时,便主动和两河镇洞沟村结成对子,帮助他们脱贫。首先,他们先是对13户特困户送去面、盐和172件衣物,让他们解决吃饭穿衣问题,随后给他们送去化肥、种子和小猪等生产资料,扶助他们劳动致富,至今年11月底,全村18个特困户17户脱贫,村民激动地说:“感谢供电局职工,是他们让我们有了光明,有了温饱。”(翟龙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