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枪梦做到大牢里
文/丁建民
西安古城端履门外的环城路上,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这里每天都聚集着几千名来自各地的闲散劳动力,当地群众称之为“人市”。
12月3日中午,在文艺路北口东南角的电话亭旁,站着一个身高1.78米,身穿黑西服的农村小伙子,他是前来谈“生意”的。他的一只手抄在裤兜里,紧紧地攥着一个被汗水浸湿、沉甸甸的小纸包。
他叫白洪。“货”是花了1000多元从青海办的。本来可以稳稳当当的销给那几个人,谁知办好货后怎么也找不到他们了,后来听说让公安抓了,整得他冒险跑了好长时间,也找不到买主。昨天,在“人市”上,碰见一个小伙子,说是今天给他领个“买主”来。他不愿轻易放弃这个机会,又不敢贸然带“大货”来,就只带了一点“样品”。他正焦急的四处盼望,冷不防身后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唉,伙计!”噢,是那个小伙子,旁边还站个穿皮夹克的冷冰冰的汉子:“货带来没有?”话像他的脸一样冷。白洪心里一惊:“只带了点样品。”他掏出纸包,让那人看了看。“走,找个地方细谈。”他极不情愿地跟着他向城门走去。他突然感到那黑乎乎的城门洞像个深渊,自己将要被其吞噬。正在惊骇时,就听到身后“吱”的一声刹车响,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拥上来,不由分说把他们塞进了汽车。
白洪,27岁,青海省大通县农民,8年前,他就跑来西安“闯江湖”,最早就是在“人市”被一个老板看中,领他到一家火锅店当下手,由于他踏实肯干,那位四川老师傅挺喜欢他,时不时的还教他两手,时间一长,他也能独立操作了,烹调出多种色美味香的汤汁。他出来的目的就是赚钱,学到一点本事后,就看不上那一百五六十块钱的工资了,立马跳了槽,戴上了厨师的白筒帽,身价也提高了三、四倍。
一个火锅店就是一个小社会,你来我往,什么人都有。特别是每逢晚上,经常来几个不三不四的小瘪三海吃海喝,临走时,甩上两张百元大票,挡辆出租车,像去干什么大事。他很羡慕人家出手大方,逐渐就和这伙人聊上了。
有天,一个人问他老家能不能买到枪,他答应回去问问。另个家伙还趁着酒兴嘲笑他:你整天烟熏火燎的,能挣几个钱!不如跑趟大生意,也够花一阵子。一句醉话敲得他怦然心动。
8月,是火锅店的淡季,他向老板告了假,就是想回家看看,老板就给他结了几千元的帐,他心里美滋滋地登上了西行快车。
在大通县,他几经辗转,终于以1500元的价格托人买了三支手枪,望着这乌黑铮亮的“宝贝”,他心里既怕又喜:“管他们干什么用呢!我只是为了赚钱。”他又这样安慰着自己。9月初,他回到西安,却找不见那几个经常来火锅店的小瘪三,他也无心再为老板干了,就在北郊租了间民房,开始跑自己的“生意”,南郊北郊跑个遍,也卖不出去,有人说没子弹不买,有人还说他那是玩具枪。他一气之下,又跑了一次西宁,以每发1元的价格托人买了50发子弹。
可怜白洪,上下折腾好大一阵子,两支手枪50发子弹不仅没有卖出去,还“搭”上了自己,“搭”上了新发展起来的一个同伙和青海的制枪黑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