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声·书声
秋子红
起初,在读书时听音乐,全然是出于一种无奈。
楼房毗邻着厂区,每到夜晚,整幢楼静下来,窗外厂区里机器的轰鸣声却以高出白天近百分贝值的音量漫过来;间或有减压阀排空,气流声似山崩如海啸象火山突发,近十分钟的“嗤嗤”声,震得窗玻璃吱吱嗡嗡响动,搀扰得人心烦如麻,直想咒天怨地骂娘。
我曾天真而诗意地将窗外的喧响声想象成山谷的阵阵松涛声,将我的破屋想象成某位远古雅士的山间读书草庐,可连听几个夜晚,终于泄气地发现:它们只是钢铁巨大的轰鸣,现代工业制造出的“音乐”垃圾!
于是打开桌上的录音机。是那位德国人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叮叮咚咚,乐声似房檐口下坠的颗颗水珠子,房间里顿时荡满了风声和雨意。翻开书,读着读着,我惊异地发现:窗外喧器的噪音,早被乐声“消灭”得干干净净!
从此,每逢读书前,总喜欢听一段音乐。或幽咽的排箫曲,或缠绵的吉它乐,或如泣如诉的二胡曲。一段音乐,流经心头,象一脉纯净的清泉,不知不觉抚去内心的旁思杂念,将心洗濯得一片澄明、宁静。这时候捧起书来,象是肥土上耕种的农夫,一字一句如种子播入土中,绝对颗颗出芽,粒粒开花结籽。
也有时候,书读累的一瞬,才发现录音机依然未停,乐声依然回旋在耳边,便疑惑自己刚刚读着的终究是乐声还是书声?便想,刚刚翻过的书页上,一定渗进了无数颗美丽的音符;乐声书声,尤如和风细雨润物,早已流进了我心灵的最深处……
难怪有哲人说:音乐是无形的文字,文字是凝固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