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浇灌荒山绿
文/辛长明
我叫辛长明,今年35岁,是李家塔煤矿一名普通工人。因少年父故,多年来,家庭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了有一个富裕的生活环境,我于1995年5月购买承包了30亩荒山坡地,经过两年多苦干,美好的梦想终于有了希望。
1980年参加工作后,组织上安排我当了一名钳工,1991年9月的一天上班时,因事故造成我左眼六级伤残。在组织的积极医治下虽然保住了左眼,视力却严重下降,如要进一步治疗,需花费数万元巨额资金,因矿上经济困难,自己家境贫寒无力负担,我曾经痛苦过。经过一段思考之后,我想,自己还年轻,要努力奋斗,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挣钱,医治自己的眼睛,去创造美好的人生。为此我先后两次下海都未成功。我很痛苦,但我不愿就此倒下去。
一天,我无意中得知附近农村拍卖荒山的消息,我决心承包荒山,创条生路。在矿领导的支持下和亲友相助的同时,筹集了1万元资金,于1995年5月10日在陈炉乡四合沟村拍卖荒山会上一次买回30亩荒地,使用年限为50年。我满怀喜悦回到家里告诉我妻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当妻子看到土地证和合同时,她愣住了,冷冷地说:“你还真去干这种‘傻’事”。我听后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天刚蒙蒙亮,我就从床上爬起来,走向50年属于我的荒山坡地。当我走到这片荒地时,荆棘杂草淹没了我这1.6米的个头,站在山坡上望着这杂草荆棘覆盖的土地,我抱头坐在地上,这一坐就是大半天。坦率地说,当时心里真是一片茫然。可转念又想,男儿当自强,面对这30亩属于我的长年无人问津的荒山坡地,我不能被它吓倒,我立志用辛勤的汗水去开垦它、征服它。
一场极其艰苦的开荒攻坚战开始了。荒坡上荆棘丛生,野刺挂烂了衣服,锄把磨破了手掌,我全然不顾,砍掉荆棘,刨出乱石,挖出一个又一个树坑,开出一片又一片可耕种的土地。时值仲夏,灼热的太阳晒得脊背火辣辣的,野刺挂破的皮肤,被汗水一浸疼痛难忍。严冬季节里,时常棉衣里浸满汗水,仍坚持在山坡上开凿。暑去寒来,30亩荒地我开出三分之一鱼鳞坑和10多亩土地,昔日的荒山坡呈现出了一派生机。
记得有一次在挖荆棘中右手无名指被刺扎在肉里,当时鲜血直流,只好用手帕先暂时包扎,之后我到矿医院将刺取出,缝合了三针。回到家里妻子不忍心地看着我,表情十分痛苦。第二天她第一次提出:“长明,今天我也去咱们的地里看看!到了山上,我们点起几堆大火将这些杂草荆棘一堆一堆地烧掉,变成了能够利用的肥料,妻子在火堆旁落了泪,她哽咽着对我说:“长明,我不知道你包的山原来是这样,你为了医好自己的眼,为了咱们这个家,你吃了多少苦啊
经过与荒山的抗争与苦斗,不知到底流了多少汗,费了多大的力,1996年春我栽下了第一批树苗,其中500棵苹果树,100棵梨树,160棵银杏树,50棵枣树,50棵石榴树和400棵花椒树。共计各种经济树种1400多棵。虽然树种上了,可是需要浇水,山上没有水源,只好到山沟底担水。不懂技术就向田头的老农寻问。买一些农业上和种植业的书籍去学,这样我又在树距中种上了农作物,如:土豆、油菜、小豆等。
可当树即将发芽的时候,一夜之间我从山东购回的100棵优良红富士不翼而飞。我望着被拔去的树坑痕迹,仰天长叹。为了克服没房、没水、没路的困难,防止树苗不再丢失,我雇来几名民工在山上盖起了两间小房,从此就与这大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辛勤的汗水终于结出了丰硕之果。1996年秋季收土豆2000多斤,小豆200多斤,油菜籽80多斤,创收入2000余元,一个美好的温饱之梦终于变成现实。今年,我要将未开垦的荒地开垦完,不但要扩大种树面积,还要种植玉米、谷子、小麦、小豆、黄豆、绿豆等经济作物。我还打算发展养鸡、养羊等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