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1月09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43小时的紧急解救 广告 泌阳宋家场水库“水怪”觅踪 一方诗的世界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43小时的紧急解救

公安阎良分局干警赴河南开封千里解救少女记

文/张向阳 王万翔

1997年10月23日午夜12时,西安市公安阎良分局武屯派出所院内。尽管时入中秋,气温骤降,但人们还是提前几个小时来到这里等候佳音。阎良区武屯镇党委书记任平虎、镇长赵吉弟等有关领导一边良言安慰被人贩子拐卖到河南开封少女王某的父母,一边认真地听着由公安阎良分局刑警队队长周京卫、刑警队队员王兵、李朝勋、武屯派出所所长李军仕等4人组成解救小组从远方打来的电话。案情的每一寸进展都牵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

1997年3月,涉世不深、芳龄18岁的阎良区武屯镇某村少女王某满怀憧惊和希望,挥泪告别生她、养她的父母双亲,踏上了“闯一番事业”的艰难征途。其实,王某的家境在全村而言,是比较富裕的。她当初向家人谈自己的愿望——先去西安学裁缝、再用一技之长发家致富时,父母既喜又忧,喜的是自己心爱的女儿开始懂事了;忧的是世事艰难……但最后还是给女儿投了“赞成”票。

失踪180多天女儿的一封信

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半年过去了,可王家依然没有王某的一点消息。半年来,王某的父母曾有多次在念叨着:“孩子,你一切都好吧?你究竟在哪里?”每看到同村或邻村女儿的同龄人从外地回来时,他们总忘不了上前打听,然而,除了失望还是失望。一个不祥之兆顿时在他们心里升起:女儿一定出事了!

不言而喻,焦急、期盼和后悔在这半年内一直困扰着王某全家,尤其是她的母亲常常以泪洗面。

也许是王家的真诚感动了上苍,他们一家终于在1997年10月中旬的一天接到了王某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

我被拐卖了……由于我涉世不深,没有生活经验……

您们不争气的女儿王某

收到王某的来信后,王某的父母流着泪读完了这封女儿用血和泪交织写成的信。母亲捧着信哭得像个泪人,父亲当天就向当地政府、公安部门报案求助。

竟在人贩子手里寻找生机

“妹子,你去哪里?”

“我去西安学裁缝。”

“学裁缝能挣几个钱?!我带你去河南发大财……”

当王某坐上去西安的汽车后,一位自称家在长安县的陌生年轻人就主动与她打招呼,并且越谈越投机。随着那个年轻人的“神侃”,王某似乎已看到了一幅未来的壮美蓝图,她不禁怦然心动。一到西安,她就随那个相识不到几个小时的“刘军”坐上了开往河南郑州的列车。

在火车上,“刘军”以开玩笑的口吻试探性地对王某说:“……到郑后,我把你卖了去……”以为别人开玩笑的王某也以同样的口吻回敬:“……卖,是你的事;跑,是我的事……我一跑,看你的‘买卖’咋做呀?!”在别人眼里,他们俩也许是朋友、恋人……在这样轻轻松松、愉愉快快的气氛中,列车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郑州车站。

第二天,他们在郑州的郊区很快找到了一个“亲戚”。看上去约50多岁,一个人过着日子。“刘军”声称,在这歇几日后,再作“打算”。王某言谢之后,便与“刘军”在他这个“亲戚”家里住了下来。到了第三天,“刘军”不见了踪影,此时王某才慌了神。“刘军”的这个“亲戚”开口了:“姑娘,安安心心过日子吧,咱们以后路还很长……我从‘刘军’手里已以3000元钱买了你……”

“人贩子,可恶的人贩子……”王某此时才如梦初醒,”一定要逃出去,一定要逃出去!”但这个想法她毫不敢表现出来。她装出一付顺从的样子。当天,她终于抓住了一个机会,逃出了那个50多岁“买主”家。此时,在她脑子里,只有一个概念:逃得越远越好,离郑州越远越好。

她无奈地用自己的青春“赌”明天。

“开封车站到了,到开封车站下车的旅客请带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车……”列车员清脆动听的声音吸引了王某。“这是个大地方……”她想到这,就不由自主地下了车。

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王某在一什字路口,茫然地站了好长时间。“以后的日子咋过啊?!”从家里带的钱已所剩不多了。她想到了打工。于是又四处奔波,开始找工作。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她急得快要哭了。“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她“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任凭泪水从脸庞流淌。

她终于在一个建筑队找到了一份苦差。她的到来,立即引起了队里一名男工人的注意。他不时地帮她干这干那,可她对他的那一副“尊容”简直不敢“恭维”,他个头中等,长相一般,还天生一双像老鼠一般的小耳朵。这名男工人是当地人,家住开封市开封县朱仙镇。刚开始,她故意躲着他,可后来,实出无奈,就慢慢接受了他的种种“关照”。建筑队上活十分繁重,她有点顶不住了。那名男工趁机说:“我家的条件不错,咱们不如……回我家过日子。”

王某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就只好答应了这门亲事。

机智的干警使解救工作柳暗花明

王某的求助信摆在了公安阎良分局局长侯解放的办公桌上。“我被拐卖了……”当这一行字映入侯局长眼帘之后,一支强有力的解救小组组成了,并于第二天早晨6点30分披星戴月驾车启程了。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带了好多的方便面,饥饿了,就草草吃些。在路上,他们已主动与河南省开封市公安局取得了联系,并赢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从阎良到开封朱仙镇少说也有600公里,可他们只用了10个小时于10月23日中午12时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朱仙镇。

在当地公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他们按照信上留下的地址找到了那个男工人的家。进了家后,他们担心有意外发生,就都操一口河南腔,并把自己的真实意图掩盖起来。当时这个家里只有3个人:两个女娃以及那男人他妈在。和王某的照片对比,那两个年轻女娃没有一个像照片上的王某。而且她们都讲一口流利的河南话。于是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稳住这家人,一路去地里找王某。“那个女孩是他家儿媳妇?”问村民,他们都说不知道;当地公安人员只好与他们一起向该村支书询问,这个口头上大力支持的该村领导人说道:“我也弄不清

案情在一步步艰难地推进着。

解救小组人员只好又把目光集中在那两个女孩身上。

熟悉公安工作的人都知道,解救工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之一,因为他们所面对的不是犯罪分子,而是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农民。因此,一定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谁是你儿媳妇?”男工的母亲指着其中的一个女孩,说:“她就是我儿媳。”公安人员走上前问道:“你家是什么地方的?”“我家是驻马店的。”回答同样是一口流利的河南腔。

案子似乎进入停滞状态。

“她就是王某。”在外边搞调查的那路人马“杀”了回来,他们指着刚才还自称是驻马店人的那个女孩道。“我们是公安阎良分局来解救你的……”这时,解救小组的公安干警才把自己的真实意图悄悄告诉了王某。“哦,你们是阎良来的,我家也是……哇……”王某放声大哭起来。当公安干警再次把她与照片对比后,觉得就是不像,她的容貌不但憔悴了不少,而且已有了身孕。解救小组的干警接通了阎良的电话,一直等在电话旁边王某的父亲动情地说:“孩子,无论发生过什么事,你还是我和你妈的孩子,过去我们怎么爱你,如今还怎么爱你……”王某的双亲通过电话哭着安慰心灵受到很大创伤的女儿。“爸呀,妈呀……”电话的另一头,王某大哭不止。

以防意外发生,10月23日中午3时,解救小组立即带着王某离开了朱仙镇。在对当地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谢意之后,他们一路闯“关”(指沿路各种哨卡),警笛长鸣。

10月24日凌晨1时,他们带着王某安全地到达了公安阎良分局武屯派出所院内。在场的人一下子围了上去。“我的孩子,我苦命的孩子……”王某的母亲一把把自己的女儿抱进了怀里大哭起来。“妈妈……”王某把自己的母亲抱得很紧很紧,俩人好长时间没有分开。在场的人都在暗自抹泪……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