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虎年您好
——秦人春节心态录
郝振宇
瑞雪兆丰年。岁首年末的一场瑞雪给久旱的庄稼带来了生机,也给跨入虎年的人们带来了节日的气氛。
作为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无疑具有很重的分量。人们对春节的看法,人们在节日前后的心态无疑会反映出许多时代的特色,折射出社会的世象。为此,记者近日在街上随意走访了一些人士,倾听了他们的心声。
难得浮生半日闲
“过年太好了!”这是西安高中二年级学生白冰的心里话。
记者见到这位中学生时,他正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出校门。作为省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其学业负担可想而知。“尽管学校马上就要放假,假期还有一大批作业,但毕竟能走出封闭得密不透风的教室,可以睡几次懒觉,在社会上透透空气。”他对记者如是说。
持这种心态的不仅是面临“黑色七月”考验的中学生。许多终日为生计名利奔波的城市打工仔,对此感受也同样深刻。
在西安火车站挤着买车票的梁维,从西农大毕业放弃了县办酒厂技术员的工作,留在西安干起了营销工作。由于四处打工,居无定所,一月收入仅够糊口,也尝过饿肚子的滋味。为了面子(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和前程,坚强地留在没有自己“家”的西安。“过节,回去可以歇几天了!”说这话时只见他不无凄楚,票未到手,他似乎已看到倚门而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了。
如候鸟迁徙对待过年的还有刚从深圳返回故里的王君。九年前放弃政府副处长的她到广东淘金,如今是深圳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坐骑是奔驰600,属于“当代英雄”。“整日沉浸商海尔虞我诈,父母年迈在家,“孩子留在西安上学。不是过年怎得享受天伦之乐呀。”
话虽这么说,交谈中她一会儿便回了几个长途商务电话。
过年似过“难”
提起过年眉头微锁,外表比实际年龄稍老一些的潘师傅,是在给我一朋友推销保险时相遇的。原为西安东郊某大厂工程师,由于企业效益不行,老伴、儿子、儿媳全下了岗,他的退休金已拖了数月。尽管近日由于政府关照发了一些钱,工会送去了过年费,想起开年后的生活,还是颇感忧虑。
蹲在路边看下棋的老张,不是自我介绍难以令人想到他还是一个小厂的厂长。攀谈之下,方得知由于去年上了外地一个骗子的当,十五万元打了水漂,年关将近退休老职工、在职人员还有几个客户整天要钱,他只能一躲了之。记者走出好远还听见他在发牢骚:“命苦甭怨政府,手背甭怨社会!”
学银进政府快十五年了,如今还是个小科员,每月不到五百元收入,妻子教书收入也有限,想到过年也怯火:父母年迈作为独子少不了奉献几百,自己亲戚多辈份低,少不了花费礼钱,儿子上重点小学,节后学费又是一个问题。
“他妈的,过一个年几天的花销让我半年缓不过劲。”
这年还得过
在与人们交谈中,有一个普通看法是共同的,即“吃”不再在过节中占有主要位置,这反映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人们还是很看重团年饭、长寿面,这正体现了千百年民族精神的延续。很显然,欢聚、团圆仍是春节的主题。
没有当年为能穿新衣、吃上饺子的激动,年似乎在我们生活中淡化了。这正是我们社会进步的表现,值得大力庆贺才是。
对于商家,春节是他们的收获季节;寒风里虽无鞭炮声,迎亲的车队穿流不息;路上行人或手提年货,或随意而行也都多了几分闲适。虎年已触手可见了。
“新年好!”不经意间有人向记者打招呼问好,待反应过来已不见了他的踪影。
“新年好!”记者于是便将祝福和问候致向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