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1月28日
头版
01

构筑企业改革“安全网”

渭城区形成多元化社会保障新体系

本报讯 咸阳市渭城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成以改制中退出的国有资产资本运作为主体,政策性征集、社会捐助等相辅的多元筹资机制,设立了渭城区社会保障基金,为形成多元化社会保障新体系创出了一条新路。前不久,上级有关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该区的经验。

去年以来,渭城区采取兼并、承包、拍卖、股份改造、租赁等形式,因企制宜,彻底放开区属60多户企业。在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区委区政府领导敏锐地认识到,要真正放开搞活小企业,增强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关键是要在放开的同时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渭城区未雨绸缪开始了大胆的探索。在经过清产核资有净资产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时必须留出一定份额的职工“集体股”,企业通过职工“集体股”的市场运转积累为离退职工的工资发放、医疗保险等提供支持。所有通过拍卖、股份改造等形式改制的企业,土地等国有资产盘活所得资金统一收缴国资局,专户储存,建立社会保障扶贫帮困基金。另外,区上还通过依照国家政策向有关单位征集、工商企业界人士和机关干部献爱心捐赠等渠道广辟资金来源。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政府依靠资本运作使其增值,不断使基金增容,把“蛋糕”做大。目前,该区社会保障基金不到一个月,已突破百万元。随着基金累积,到今年底可望从根本上解决区属企业4000多名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救助、扶贫帮困等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基金的设立,也改变了以前区上每年从财政拿钱并向有关单位分摊解困资金再由政府分别发放的救济模式,扶贫帮困工作从此进入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渭城区充分发挥保障基金的作用,着眼于脱贫解困,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增强“造血”功能。区劳动服务部门经过摸底,对全区月均收入在175元以下的902户职工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分类救助。

渭城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但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让改制后的企业轻装上阵,也推动了全区企业改制步入快车道。咸阳纸箱包装彩印有限责任公司一位退休干部感慨地说“没有哪一种机制可以保证企业今后不遇到困难,在无情的市场竞争面前,政府的有情操作让大伙心里踏实多了”。本报通讯员李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