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烈士”韩成山
文/木易
在孟良崮战役前夕,为掩护我主力部队转移,华东野战军某部七连奉命在蒙阴县黄崖山上、成功地阻截了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为大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在激战中,韩成山与战友大义凛然地跳下悬崖。部队为他们举行了追悼会,解放后,又为他们树立了烈士纪念碑。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发现:韩成山还活着!
70多岁的“活烈士”韩成山最近携新婚老伴,来到蒙阴县黄崖山下河头泉村,看望救命恩人的家人,并给当年救他的石祯文老人上坟。1947年的4月,在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前夕,为掩护我主力部队转移,已任华东野战军某部卫生班副班长的韩成山和七连战友,奉命于4月26日清晨,跑步20余里,赶到蒙阴县黄崖山上阻击敌人。他们刚爬上山顶,敌人便用一个团的兵力,从正面进攻,另一个团迂回到阵地后面攻,形成两面夹击,天上还有四架敌机轮番轰炸,英勇顽强的七连战士,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打退敌人八次进攻,最后剩下6位战士,在弹尽粮绝,敌人疯狂反扑的情况下,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宁愿跳崖,也不当俘虏!”说完,韩成山便把6支步枪和一挺机枪迅速撇下山去,一位伤员说:“韩班长,我不能动,你背我跳崖吧。”韩成山背起这位双腿骨折的伤员,和战友们奋身跳下480米高的悬崖。
第二天清晨,韩成山奇迹般地苏醒过来。坚持到第6天,韩成山已气息奄奄。就在这时,来了一位背筐的老人。韩成山使劲地睁开眼,仔细地看了看,认清是农民,就用微弱的声音说:“大爷,渴死我了,快给我找些水喝吧。”老人顺着声音低头仔细一看,是一位我军伤员,马上回家打水。过了一会,老人拿来一壶水,4张煎饼。他看到成山腿断手残,不能动,就一口水,一口煎饼地慢慢喂着他。老人回家用草药煮水兑上食盐,给成山清洗伤口。怕被敌人发现,又把他背到一个山洞里,给他清扫了洞里的碎石、杂草,铺上防雨挡风的蓑衣,轻轻地扶着成山躺下。从此,石家父子五人,每天冒着生命危险,轮流给成山送水送饭,擦洗伤口。
韩成山说到这里,眼泪汪汪地对老伴说:“那位大爷叫石祯文,当时已71岁,可惜恩人早走了。”
经过石家父子71天日日夜夜的悉心照料,成山的伤口终于愈合了,后来他经过7天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沂南县库沟乡赵家八角汪村。韩成山回村后,曾多次写信寻找自己的部队,但始终没有联系上。找不到部队,在村里又没有复员和残废证明,开始,村干部还相信韩成山是因打仗负伤、与部队失去联系才回家的,逢年过节,也和其它烈军属一样,给他送慰问信和节日礼品。可是,日久天长,有些人就对韩成山发生了怀疑,说他是“逃兵”、“怕死鬼”,不然,他为什么没有复员和残废证明?
韩成山伤心痛苦,他向村干部诉说自己的战斗经历,又徒步一百余里,请了搭救他的恩人石祯文老人来村作证,可人们依然无法相信。韩成山因找不到部队证明,逢年过节,村里再不慰问他了。这位1945年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军,第二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英雄,只好背着“逃兵”的黑锅,苦苦熬了几十年。
说来也巧,离休回临沂市的某团参谋长刘迎侯和齐立发重游黄崖山时,当时群众听说他们和当年参加黄崖山战斗的连是一个部队,便称赞:“这个连很勇敢,很顽强,后来子弹打光了,剩下的6位战士都跳下悬崖,唯有一位卫生班长被人救活。”刘参谋长一听,半信半疑:“我是掩护他们打阻击的机枪班长,老齐是副班长,我们亲眼看见他们都跳下悬崖牺牲了。我们已为他们举行了追悼会,全国解放后,还为他们立了烈士纪念碑。”群众立即引刘迎侯和齐立发找到了石祯文的四子石立户家,得知韩成山确实还活着。刘迎侯问明了韩成山的住址,又马不停蹄地跑了100余里路,找到了韩成山,并和韩成山一起察看当年打仗的地方。经过核实无误后,刘参谋长为本团出了这么一个“活烈士”而兴奋不已,连夜就把找到“活烈士”的喜讯,电传原部队首长。部队得知这个消息,马上派人出车把韩成山接到部队,请这位“活烈士”给全军各团指战员作报告。韩成山在烟台某军为团以上的部队,作了一个月的报告。回家时,部队给他从头到脚换了一身新军装,还给他一笔钱。并出具证明为他到县民政局办了二等甲级残废证。
韩成山从此放下沉重的包袱,他的事迹在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接着被选为临沂市人民代表。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临沂,还接见了韩成山,夸他为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1994年,韩成山作为老英雄代表,还被邀请进京参加了全国健康老人逛京城活动。
韩成山的儿女都已成家立业,老伴早年去世,孤身一人生活不便。县民政局又为他牵线搭桥,找了一位情投意合的老伴,并为韩成山举行热闹的婚礼。
人们敬佩韩成山,县乡领导常问他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而韩成山总是说,“党为我正了名,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我如今有吃有穿,比起一起跳崖牺牲的战友,我是最幸福,最美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