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盒饭,何时让人放心吃
文/谢业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盒饭以其方便、快捷、价廉等诸多优势,在我国许多地方纷纷出现,其销售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已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据一项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盒饭的日销售量已达到2500至3000万盒,其中上海市的日平均供应量已达到200万盒以上。如此巨大的盒饭消费市场,不仅为许许多多忙碌的都市人解决了吃饭难,同时也为许多下岗职工自谋出路,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渠道。然而,正当盒饭愈来愈受到人们青睐的时候,却时不时蹦出一个个不太和谐的音符。
盒饭行业由于从出现那天起,便缺乏严格管理,使盒饭在经营中出现了许多令人不快的事。不少经营者为了多赚钱,不顾质量,不讲卫生,致使食物中毒现象屡屡发生。据报载,1997年6月,上海市有2所小学20多名学生吃了盒饭后,出现了腹泻、恶心、呕吐等现象。经流行病医院调查分析及采样检验证实,系盒饭不卫生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去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单盒饭导致消费者中毒的投诉不下200余起。
为什么红火的盒饭消费市场在不长的时间里,会给人们留下许多的遗憾呢?据调查了解,盒饭行业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是消毒设施跟不上。尽管不少地方专门制订颁布了《盒饭经营办法》,并要求必须在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经营,但由于经营分散,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按照规定,盒饭的经营者,必须有与生产规模相配套的原料储存、冷藏加工、清洗消毒、盒饭分装等专用场所,同时还必须配备紫外线灭菌灯、清洗消毒池以及通风、更衣、照明、灭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设施,并设立化验室,对生产的盒饭进行检测并留样待查。但事实上,除极少数盒饭专业单位基本达到这一要求外,绝大多数盒饭经营者都是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阶段,只是简单的烧烧煮煮,把烧好的饭菜朝盒子里一装就上街营业,甚至连简单的纱罩子都没有。
二是卫生意识差。由于目前各地盒饭经营是以家庭作坊为主,其经营者大多是下岗、无业及退休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起码的卫生常识,在经营盒饭前,根本就不去医院进行体检,是否有传染病谁也不知道,更谈不上去领健康证和食品卫生培训合格证,通常只要能烧饭、烧菜,把车子推到大街上会吆喝赚钱就成。在大街小巷所经营盒饭的摊点上,人们极少看到有人戴卫生帽、戴口罩、穿白大褂的,更让人感到恶心的是盛饭大嫂尖尖十指又装饭又抓钱,配菜大哥挥汗吆喝唾沫飞溅,至于手上不留长指甲,不擦指甲油,不戴毙金属饰物等卫生常识更是无从谈起。
三是规范管理滞后。从主观上讲,主要是管理部门对盒饭的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其一、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管理条文。其二、检查督促不力。其三、管理措施跟不上。还有些经营者只顾赚钱,购进的原料不讲质量,甚至购买廉价的病死猪肉回来加工。其四、不洁包装物也是食物中毒的一大根源。据一卫生监督检验的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因使用不洁饭盒引起的食物中毒已占整个中毒事故的1/3左右,而这种食物中毒,中毒者除出现发热呕吐外,还有染上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痢疾等传染性疾病的危险,由于这些病症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危害相当大。
为了确保盒饭的经营健康有序的发展,让广大消费者能吃上安心、可口的盒饭,各地卫生监督、防疫、工商、城管部门必须严抓共管,努力提高盒饭的经营质量和卫生水平,严格控制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都市有一个卫生、健康的盒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