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西省三份地下水动态报告通过评审
西安咸阳宝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由于引进外来水源,西安、宝鸡缺水问题正在缓解,近两年西安局部地区水位回升,地面沉陷、地裂缝活动变缓
本报讯 由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编写的西安、咸阳、宝鸡十年(1986—1995)地下水动态报告,近日通过陕西地矿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这三份报告及近两年的地下水监测资料表明,由于关中地区干旱少雨和开采量增加,这三个城市的地下水位12年来总体上呈持续下降态势,而缺水较多的西安、宝鸡由于引水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地下水位控制有望。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在三市设有数百个水位、水质、水温监测点,积累了十几至几十年的地下水实测资料。三市的综合地下水动态报告反映出一些重要信息:
——三市浅层“潜水”水位和市区、工业区主采的深层承压水水头总体持续下降。据1986—1995年承压水头降深统计,西安市累计下降2.35~17.05米,咸阳市下降4.31~29.59米,宝鸡市下降10.20~33.52米,且呈加速下降趋势,所形成的区域“降落漏斗”横向扩展、纵向加深。近两年宝鸡、咸阳承压水头仍在下降。西安市1990年9月起相继引入石砭峪、黑河和石头河水,日增供水量由每天五六万方提到去年的41万多方。宝鸡市去年9月底引嘉(陵江)入清(姜河)工程通水,日增供水2.5万方;冯家山水库一期引水工程计划今年6月底竣工,日增供水8万方。两市严重缺水问题大大缓解。西安市1991年后平均每年减少城郊区单位自备井开采量400多万方,使承压水头年下降速率逐步减少,至1996年第一次出现承压水头平均上升10公分的记录。1997年大旱,南郊某地段仍上升一米多。
——三市潜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西安北郊污灌区和咸阳市区,由于加强了环境治理等原因,污染物质含量有所降低。生活和工业用承压水水质良好,仅个别地段有超标现象。
——由于承压水开采量减少,1996年与1994年比,危害较重的西安市东南郊地面沉降减缓20.77毫米,地裂缝活动减缓21.49毫米。这一重要动向表明,西安这两种闻名全国的主要由超量开采承压水引起的地质灾害,有可能随着引水计划的实现而逐步得到有效控制。
专家们认为,地下水仍是三市主要水源,且成本较低,在西安、宝鸡引进外来水源的同时,应寻找后备地下水源地,加强地下水开采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和市民的节水意识。本报通讯员 黄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