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载人火星登陆器即将登台亮相
译文/徐冰川
2002年,第一艘用于载人首次考察火星的宇宙登陆器将在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国际空间站上进行实验。这艘名为“越星际居住舱”的火星登陆器将进行生命支援系统和电子系统的测试,之后,它将载着宇航员踏上长达三年时间往返火星考察的征途。美国航空航天总署已经向世人绘出了一幅于2010年人类登陆火星的宏图,并且于2007年开始陆续向火星发射人类登陆火星的各种支援设备。
价值1亿美元的“越星际居住舱”将要模拟可以搭载6名宇航员飞往火星,并且可以在火星表面登陆的“太空居住舱”。这个“太空居住舱”在火星表面着陆后可以与先期在火星上着陆,并且进行了长达600天火星地表考察的第二个“太空居住舱”进行会合。其它的支援设备也将陆续发射往火星以便把完成考察的任务的宇航员们接回地球。这些支援设备包括:一枚增程火箭、一个往返式座舱和跟当年“阿波罗”登月舱相似的宇宙座舱。“越星际居住舱”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任务就是在地球轨道安全范围内模拟飞往火星的各种情况。
“越星际居住舱”将是充气式的,这主要是出于节省重量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当然了,越轻型的电子系统也可以减轻不少的重量。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可真不容易。美国航空航天总署估计,宇航飞船平均每把一磅的重量送到火星,就得事先把40镑的支援设备送到绕地球飞行的国际空间站上。“越星际居住舱”的核心舱完全由充气式多层保护膜严严实实地包起来。这些保护膜由凯夫拉尔(纤维B)加上泡沫护垫组成。主要的作用就是抗热和抵御小型太空垃圾的撞击。“越星际居住舱”设计为上下三层,每层有四个扇形小隔舱,所以共有12个小隔舱和一个管状的中心舱。这个中心舱也被隔成几个小间供每个宇航员住一间。
“越星际居住舱”将有一个飞行与控制中心、一个洗澡间、一个锻炼娱乐室、一个可以模拟在火星上进行行走的训练室、一个维修室、一个洗衣房、一个储存室和一个科学区。这个直径11英尺、重达10000磅的居住舱将由货运宇宙飞船的货舱送入太空,然后在空间站内打开。美国航空航天署同时也在实验这种太空舱是否也适用于国际空间站。
目前,2010年前往火星进行载人考察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在休斯敦,一个四人研究小组将马上对一个飞往火星的航天舱的生命系统进行为期90天的实验。在跨星际飞行中,人类必须自己生产食品,净化水源,再生氧气。这是美国休斯敦制造出的第四套生命支援系统,它将评估用于循环水和空气,提供部分食品的生物、机械和化学系统。至于宇航员们排出的固体废物则被加工后提供支持植物生长的二氧化碳。而宇航员们排出的尿也被循环利用。
1998年10月,美国航空航天署将进行全国的实验,而所有的载人火星考察计划在今年的7月份就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