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文明意识
桂维诚
乍到英伦最不习惯的是汽车都靠左行驶。这使我想起一条“文革”中的旧闻:在那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首都的红卫兵们忽发奇想,要求车辆一律靠左行,红灯改作通行的信号,因为“左”和“红”都象征革命。这事一直闹到国务院,幸亏周总理巧妙地说服了他们,及时制止了这场幼稚可笑的胡闹,否则不知要惹出多少麻烦。“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不无道理。
英国的马路上,几乎见不到警察,交叉路口也没有指挥岗亭,车辆的行止全靠红绿灯指挥。我们乘车出行,无论在市区街道还是高速公路上,汽车司机都自觉地按红绿灯信号和指示标志来办,该停则停,该绕弯就绕弯,绝无乱闯红灯、抄近路之举。行人过马路,只需在指定的过道处按一下电钮,待红灯亮后,疾驰的汽车会立即停下等你通过。由于人人自觉做到令行禁止,虽然车多速度快,但我们20来天里几乎没有在路上见到过交通事故,也很少堵车。这就是文明习惯使然,如果谁都想领先一步,无序的交通往往欲速则不达。
另外一良好的印象是,我们所到之处的公厕都非常清洁。英国的公厕分为三间,男、女厕之间有一间轮椅标志的,专供残疾人使用。厕所内备有卫生纸、液体皂和电热烘手器等,为防“长流水”,都是手压式龙头。有人说,公厕的卫生状况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此言不谬。如果公厕的外表装璜得挺堂皇,而一进去仍臭气扑鼻;或厕所已时髦地换上了“洗手间”的牌子,却找不到洗手的水龙头。当你遇到这类尴尬时又作何感想呢?问题应从两方面来分析——除了增加公共设施之外,每个市民的文明素质更是至关重要的。推而广之,我们碰到的一些不尽人意的现实,往往是有互为因果的关系的。
此外,在英国有两句话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老外”请你让道,请你帮忙时,都会先说一句“Excuseme”(对不起,劳驾),再说一句“Thank you”(谢谢),久而久之已成为口头禅。有一次我在伦敦街头为两位同事拍照时,手举相机对止步在侧的一位女士道了声:“Excuseme”,以表歉意。没想到她竟表示愿帮我们拍照,这正中下怀,我们三人正好一起合影。通过这个美丽的小误会,我才知道这句话除了有“对不起”的意思,还有“劳驾,请您帮忙”的功用。反躬自省,只要我们都能广泛使用已倡导多年的文明礼貌用语,清除那些粗话、脏话等语言垃圾,我们的环境也一定会更加温馨。
人造就环境,环境也造就人。在英国,我们的学生们在环境的影响下,也学会了许多文明习惯:在清洁的马路上,果壳、包装袋等不再随手乱扔,走几步再丢到垃圾筒里;在干净地毯上也不至于随地吐痰了;在没有人大声喧哗的公共场所,习惯于大呼小叫的他们也压低了嗓音……如果这些孩子从小就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何患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国民的文明意识不与日俱增呢??
伦敦街景 桂维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