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在前进
——宝鸡石油机械厂负重爬坡纪实
1997年12月31日下午3时许,宝鸡石油机械厂办公楼前,锣鼓喧天,人头躜动,一份鲜红的大喜报上,一串醒目的数字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22亿元,比去年增长44.8%;全年完成销售收入3.01亿元,比去年增长60.4%;全年订货4.77亿元,比去年增长50.6%,其中外贸订货1.34亿元,比去年增长43%;全年职工人均收入比去年增长1050元;企业实现了当年盈亏平衡。
一时间,宝石厂沸腾了。宝石人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人们激动地奔走相告:“任务完成了!任务完成了!”
是啊,这一串串凝聚着近7000名宝石人心血和汗水的数字,表明宝鸡石油机械厂已经全面完成了1997年的各项任务指标,并创出了建厂60年来历史最高纪录。宝石厂终于迈出了负重爬坡的可喜一步。
面对宝石厂喜人的业绩,人们不禁要问:目前,在国内机械制造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宝石厂是如何克服困难,负重爬坡的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走访了该厂厂长张冠军同志。这位时年四十岁的厂长,不假思索地告诉笔者:“企业要摆脱困境,负重爬坡,没有任何秘诀可寻,唯一的办法还是那两句老话,‘内抓管理,外抓市场’!”
扎扎实实抓管理
1997年,宝鸡石油机械厂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工厂针对多年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系列强化管理的规章制度。随即,依照制度从严治厂。
首先,宝石厂以强化劳动纪律为突破口,及时制定了《关于劳动纪律监督检查的规定》。成立了纪律监督检查小组和职工代表检查小组,分别对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的劳动纪律进行巡回检查。发现违纪现象,依照规定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张榜公布、登厂报曝光。此举有效的遏制了劳动纪律松懈的现象,大大地提高了广大职工严守纪律的自觉性,生产和工作秩序出现了显著变化。
其次,宝石厂从货币资金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新制定了《加强各单位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加大了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检查的力度。在自查、自报、自纠的同时,突击对全厂所属的50多个单位的财务和货币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严肃处理了几名违纪干部,较好地扭转了工厂货币资金管理混乱的局面,形成了集中管理、监督使用、公开透明的货币资金管理机制。
第三,宝石厂从提高产品质量入手,重新修订了质量管理办法。以IS0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为核心,变质量体系的每季度集中内审为逐月审检,并加强对重点要素、重点单位的审核力度,保证审核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时,工厂还增加了对主要质量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采取统一打分、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各单位经济利益挂钩的办法。对发生的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此举,在职工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产品合格率比1996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97.6%,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第四,宝石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全面推行了目标成本管理。1997年,这个厂统一了全厂资金管理,将财务开支和对外经济往来结算,统归于厂财务结算中心。这样,为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工厂还理顺了内部协作价格、物资供应价格,使内部产品价格平均降低了8%,工时协作价平均降低了10%。并且,工厂对可控制费用从严控制,每季度对各单位发生的费用金额进行公布,同各单位收入挂钩考核兑现。由于措施得力,1997年,工厂在产值和销售收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可控管理费用却与1996年持平,其效益即可一目了然。
宝石厂在内抓管理方面,之所以抓得准、管得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一项管理制度都是从抓领导干部入手的。工厂不论是在加强劳动纪律,还是抓生产经营、产品质量、财务资金管理等等,都是始终坚持先抓领导、先抓干部。如果单位职工出现违纪现象,首先处理单位领导。正因为这样,宝石厂的各项管理制度深受广大职工的支持和拥护。严格管理使宝石厂逐步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严格管理使宝石人尝到了从未有过的甘甜。
风风火火闯市场
1997年,是宝石厂营销工作做得最好的一年。全年订货高达4.8亿元,比1996年增长50.6%;回收货款2.7亿元,比1996年增长60.6%。宝石厂之所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工厂抓住了市场这个牛鼻子,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良好效果。
提起市场,宝石厂也有一段苦涩难忘的经历。这个曾经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家石油机械制造厂的宝鸡石油机械厂,也曾有过辉煌的一页。它曾多次填补过我国石油机械工业的空白;它曾率先把国内一系列石油机械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然而,正是这个石油机械制造业中的老厂,却在1991年国内最大的一次抽油机订货会上,尝到了一碗苦涩的闭门羹。当时宝石厂,在订货总额达4000台抽油机的订货会上,经上级做工作才拿到了20台。这一结果,对于满怀希望的宝石厂来说,是何等的难堪,何等的尴尬!
从那时起,宝石厂一直在寻找昔日的辉煌;也是从那时起,宝石人一直在摸索着振兴企业的道路。茫茫市场大海,风起云涌,瞬息万变,加之千帆竞渡,烽烟四起,路在何方?
面对逐渐萎缩的市场,宝石人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工厂从转变经营观念强化全员质量和服务意识入手,开展了重塑“宝石”形象的大讨论。质量曝光、市场交底、厂情分析等等,大量活生生的事例,使宝石人认识到,要把丢失的市场重新夺回来,只有从头做起。
于是,工厂及时调整了生产经营思路,坚持以市场营销为龙头,明确市场主攻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的闯市场。1997年调整完善了组织机构,形成了以经销总公司为主,各分厂为辅的国内营销队伍和以进出口贸易公司为主的国外营销队伍。在对产品进行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服务中,为用户建立了设备服务档案,完善了售后服务体系。同时,针对用户对新产品在操作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工厂及时举办了技术培训班,为油田用户培训技术人员。据统计,全年为油田培训技术人员70多名,共派出服务人员486人次,向国外派出技术服务人员9批14人次。工厂领导的足迹遍布国内十几个油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丢失的市场开始逐渐收复,宝石厂的外部形象随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产品质量高、售后服务好的“宝石”新形象很快在国内外用户心目中树起。
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优胜劣态的市场法则,要求宝石厂必须大打科技攻坚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市场为导向,集中精力,加大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已成为宝石厂科技工作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内的一项首要任务。1997年,宝石厂通过市场调研,坚持与用户联合研制开发、跟踪国际先进科技成果等办法,完成新产品开发47项,完成新产品工艺设计71项。其中,成套32L5钻机出口印度尼西亚,标志着我国从此结束了成套钻机只进不出的历史。
诚心、服务,再加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使宝石厂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愈搏愈勇。如今,宝石牌产品不仅遍及全国陆上所有油气田,而且还在美国、加拿大、叙利亚、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等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一定的声誉。仅1997年,宝石厂就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满怀豪情向未来
当红红火火的1997年刚刚过去,当宝石人在享受收获后的喜悦的同时,这个厂领导班子早已酝酿制定出了1998年及“九五”后三年的发展思路和方针目标。
1998年2月4日下午,在宝石厂第十三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厂长张冠军满怀信心地向代表们报告:“九五”后三年,工厂发展的思路是,以产品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对生产结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逐步推行股份制、公司制改制工作的进程。在本世纪末,将工厂建设成充满朝气、蓬勃向上、具有外向型经济的现代化企业。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工厂主导产品现价产、销值均达4亿元以上,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实现递增;实现利润1000万元;职工收入确保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达到人均1.2万元。
为了使这一宏伟目标成为现实,宝石厂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1998年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开展工作。
首先,在产品结构方面,坚持开拓外贸市场,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市场战略。利用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以钻机改造为重点,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批量生产消耗性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以钻机、泥浆泵、井口装置为出口主导产品,抓住以叙利亚为中心的中东市场、以墨西哥为中心的中南美市场、以加拿大为中心的北美市场和以印尼为中心的东南亚市场,扩大出口,并且以产品出口带动劳务出口。
其次,在科技发展方面,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开发1500米和5000米、6000米电驱动钻机,推广2000米液压变矩钻机,搞好顶驱动钻机;进一步扩大泥浆泵生产领域,研制开发小型多功能泥浆泵、注水泵、聚合物泵、堵水泵和适应深井钻机技术的F2000、F2300泵;改进并开发液压采油车、无键条系列测井车、全液压系列测井车、液压清腊车和其它石油专用车辆;研制适应于各油田工况和高寒、高温地带使用的新型防喷器、套管头等先进井口设备,抢占石油机械科研制高点。
第三,在生产组织结构方面,坚持严格按工艺组织生产,逐步组建铸造、机修工具、配件、齿轮、结构容器、设备等公司,作为企业的紧密层,放开经营。将其余为主业服务的辅助性生产单位,采取出租、出售、股份制改造等方式进行分流。对原福利型实体,通过逐步减少投入,自养自立促其向社会化服务转变,继而达到分流的目的。
第四,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总结企业历史经验、系统分析企业现状、明确企业追求的基础上,一是建立以企业宗旨、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管理、企业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框架;二是以弘扬宝石精神、重塑宝石形象为先导,通过制定符合企业特性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以企业素质、企业哲学为重点,培育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作为宝石人的高层追求,激励职工为实现企业发展和个人理想,竭尽全力,拼搏奋斗。
谈到宝石厂的发展时,厂党委书记卢国忠感慨地说:“宝石厂‘九五’后三年的发展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措施是具体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有着60年建厂历史的、曾经为我国石油工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海洋里,乘着十五大的东风,必将乘胜前进,再展宏图!”
本报通讯员权太峰
厂长 张冠军
党委书记 卢国忠
图为生产车间一角
图为该厂生产的32L、20B钻机及海洋井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