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商海弄潮逞英豪开荒养殖显威风
旬阳个体老板两头采获
本报讯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旬阳县,近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两栖”老板,他们在商海弄潮谋发展的同时,纷纷看好荒山荒坡资源,竞相转移积累开发山地办企业。
旬阳个体老板开发山地办企业,凭借资金优势,依靠管理经验,容易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格局。棕溪镇个体老板徐郧波,在商海劈风斩浪10多个年头,近两年却投资近万元买荒山修梯田,地坎栽植花椒2400多株,地里埋种黄姜13亩,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在山上建起了“小银行”;庙坪乡个体老板袁修龙,以搞建筑起家,积累资产达100多万元,自1995年以来他累计投资50万元,修田造地50余亩种粮栽姜,建塘800多平方米养鱼养鳖,并在地坎边植桑1.5万株,还建起了26间催青养蚕厂房,成为全县具有较大影响的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工商建运服综合经营的农业企业典型。
旬阳个体老板开发山地办企业,带动当地大生产,在调整农业结构当中发挥了“龙头”作用。一花引来百花开,在他们的带动下该县掀起了农民兴建家庭小农场的热潮,甚至出现了山外人往山里走、城里人往乡下行的新景观。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是赵湾镇个体老板汪大荣,十年前从部队转业落户陕西临潼县,通过办商店搞加工年收入超10万元,偶尔从报上得知家乡个体老板竞相上山创大业的消息后,不远千里迁回老家搞开发,在金坪村三组租地32亩,栽种了8000多株矮临梨枣,并在其间套种了花生,还搞了5亩苗圃,建成陕南第一家矮化枣树繁育示范基地。
(李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