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4月28日
公众视角
03

薛海春《林海春秋》序

杨乾坤

薛海春先生散文集《林海春秋》编讫,嘱我作序,我颇感困惑,这一因才疏学浅,不敢担承,二因有悖于世俗。不然请看今人之序文,乃多延聘名人和官员,那也自有分教:名人有名人效应,对作者似也是一种风光,序一作,便见融融洽洽,大为亲近;官员更有“本位”的优势,其作序也成了一种时髦,滚滚红尘中,似乎有了一种成例:官位越高,水平越高,高到一定程度,便无所不精了,何况这雕虫之技的作序。此序一出,烂如日星之光辉,使作品平添了色彩。对于作者和写序者的关系,天下之人谁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难怪某些被泽者遂也藉以自炫,凭空跳高了一等,又以卖钱,使其成为获利之具。如此这般,风气所至,便见请此两类人物作序者如过江之鲫。孰料海春先生心也澹泊,言文友作序最宜。文友者,常以文章切磋,彼此间又熟悉,可谓知文知人,洞察作品,批评得失,作序最可望存以确评。遂将此事压在我身,百般推辞而无果,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因工作关系,我与海春先生神交已久,十多年前,我即在报社任编辑,他当时在宁西林业局任书记。初见其稿,却莫名惊诧:“怎么?当官的他,竟会写文章?”便注意了。后来其来稿渐多,交往渐密,便知了究竟。他自陕北吴堡出山,进了秦岭便是三十余年。其性沉毅干练,大是敬业,行有余力,乐而述其文,笔耕总是不辍。直到而今,当了省森工总公司的纪委书记,犹是雅好文章,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写闻见,抒慷慨,骋壮怀,直面人生,立言刚正,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述我心,显得质朴淳美,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因见其文章多写故乡,多写本业,一腔赤子之诚,灼灼逼人;言及天意人事,立命处世之作,亦是正气浩浩;议及世道人心,更是论而得体,不失之偏颇,言而有物,不失之空泛油滑;行之既远,足见其文质彬彬了。文以载道,先生持正焉。

观海春先生文,多见使命感和责任感,直使篇篇无空文,而此等文学,正是其呕心所致,唯其呕心,方使得真情实意贯穿于其中——

其情也真,真而显贵。所结集之文章,述理叙事,怀人状物,皆显出朴素之美,或温柔敦厚,或气粗言语大,读之可也,品之可也,一家之言既立,便任读者评说。浮艳轻薄之文,或可媚俗,然先生鄙而弃之,不屑一顾,故其情致发而为文章,但见满眼鲜活,而绝无恹恹之态和靡靡之音。

其意也实,由实而美。于是见其谋篇行文,字里行间,浩浩乎,沛沛乎,而意气充盈,其积也厚重,聚也浓密,意之所至,尽见风流:波澜不惊,倒海翻江,天风海雨,悲欢离合,以及人情世故,经此“意”字咬定,便融而会之,贯而通之,读罢自有嘉气扑面而来,甚是畅然。

其真情实意所至,则见了其剪裁之功。或直抒胸臆,或以小喻大,于质朴平实处见匠心,于雅致文华处见本分,文虽不敢言至文,然勇可贾,神可壮也。野蔬粗粝中,有富盛之美,寻常中便也显出几分不凡来。

观海春先生文,情意所之,气韵高朗,足显阳刚之致。真是文如其人:其人廉明,大有政声,其文亦显现廉正浩直之风,浮云富贵,故而结言端正,意气骏爽,风骨二字贯穿其中,岂徒然哉。

追求人生高标,立德立身复立言,孜孜而有奇气,此之谓海春先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