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5月01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图片新闻 奇功绝技飞针刘 图片新闻 国企职工盼公正 图片新闻 办公与办纸 三陪女:合法纳税人? 三优?三忧! 广告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办公与办纸

又/鹿谞慧

朱东润先生在他的《张居正大传》一书里,这样批评明朝的公文政治:“法令、章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纸笔的浪费。几个脑满肠肥的人督率一群面黄肌瘦的人,成日办公,其实只是办纸。纸从北京南纸店里出来,送进衙门,办过以后,再出衙门,经过长短不等的公文旅行以后,另进一个衙门归档,便从此匿迹销声,不见天日。”

朱东润先生对明朝公文政治的批评,既形象又生动,切中时弊。他对明朝公文政治的批评,在今天仍具有参政价值。对于纸笔的浪费,今人远远超过古人。古代与现代相比,衙门不知要少多少倍,而且除了中央和行省能制造公文外,下属衙门一般无此权力。今天,不但中央有数不胜数的制造公文的机构,省、地、县、乡都有难以统计的公文制造机构。大大小小的单位,都有自己的公文旅行站,即使一个小小的科级单位,一个月下来,也要收到一大摞文件和材料。这些文件和材料,有上级机关发的,有业务关系单位的,还有与自己毫无工作关系的单位的。就文件和材料的内容来看,多数与自己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尽管如此,但只要你这个单位存在,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些文件和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地送来。这样,领导人看文件和材料就成了主要工作。许多领导人习惯了把那一大摞文件材料看完,再逐份签上自己的名字。看文件材料不但成了领导者的主要工作,而且成了他的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一旦不能看文件签字了,也就失去了权力和地位。所以,看文件,看材料,签字,这不能不说是各种文件材料源源不绝的原动力。

公文政治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纸笔的浪费,更主要的它是官僚主义和政治工作腐败的一种表现形式。国家机器的运转,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做更多实实在在的工作,而公文政治则使工作人员把主要精力用在务虚上。众多的实际工作无人做,而进行字斟句酌的文字游戏。上上下下遵循着一个模式:上边下来一个文件,自己依样画葫芦,再制造一个发下去,下级机关又如法炮制,于是,就出现了关于××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之类的文件。文件制造出来,发下去,任务也就完成了。具体办事的人习惯于炮制文件,领导者习惯于签发文件;上级发文件,下级收文件;下级写报告,上级批报告。没有文件就办不成事,大大小小的事都必须有一个文件才能解决。本来很简单的事,只要领导人或工作人员一句话就能办的事,因为没有文件,也就只能放在那里。对上级来说,不发文件,就不符合办事程序,对下级来说没有文件,没有领导的签字,办事就失去了依据。有关职能人员即使办对了,也难辞其咎。

公文政治不但表现在文山上,还表现在会海中。只要有会,便有文件,便有讲话材料。具体办事的人,把领导的讲话材料写出来,领导人照着念完,那会也就开完了。会议开完之后,那些文件和材料无论对会议的主持者,还是参加者中的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用的,只对少数人有用。这部分人把文件和材料拿回去,改头换面打印出来,便成了自己召开会议的文件和报告。下级的下级又将接力棒传下去。于是,党的方针政策变成了一级一级的文件,一级一级的会议。

当然,国家机器的运转,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件,离不开会议,但文件会议成了灾,所产生的负作用,就不仅仅是纸张和时间的浪费了。明代内阁公文经过长短不等的旅行,又回到一个衙门归档,虽说匿迹销声,但仍有其保存的价值。今天众多的公文除了极少部分归档值得保存外,绝大部分进了垃圾堆,或又回到了造纸厂。这样的办公,就是办纸。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