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的骨气
文/虹梓
马寅初是跨越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为人们所熟知,不仅仅因为他曾经是显赫一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而且,他早在几十年前就极具远见卓识地发表了《新人口论》。但是,当我们捧读《马寅初》一书时,令我们感动的,除了马寅初的学问,更有马寅初的骨气。
马寅初少年时就表现出罕见的倔强。在残酷严格的家规面前,他从不示弱。当做小生意的父亲令他弃学从商时,他便高吼“打死我也不做生意”,在饱尝了严厉的鞭笞后,他甚至投江自杀以反抗家规。幸运的是,人没有死成,而且有亲朋出资供他去上海读书。
抗战爆发后,在民族危机中,马寅初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昏庸腐败。当蒋介石以高官厚禄来诱胁时,他揭露了豪门权贵们利用民族危机而大发国难财的行径,与蒋介石彻底地公开决裂。在被捕入狱后,他横眉冷对反动势力,正气凛然,锋芒不敛。他宣布一不做官,二不发财,决心走治学救国的道路。他的誓言成为他毕生的信条。他从没有追求过官位,始终保持着豁达的心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黑白颠倒的年代,真理在强权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问世后,他即被卷入“反右”风暴。有人视他借《新人口论》配合右派向党进攻,连篇累牍的批判文章如狂风巨浪般击打着年近八旬的老人。马寅初被迫辞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在以后29年的漫长岁月里,他在中国的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上消失了。
在政治旋涡中,马寅初表现出罕见的刚直不阿。在遭到批判时,他从来没有违心地做过任何形式的检讨。面对着阴谋家康生的无理刁难,他响亮地说:我马寅初是马克思的“马”。当大字报贴满住所时,他仍然讲:“我只考虑国家和真理,我不怕冷水浇,不怕油锅炸,不怕撤职、坐牢,更不怕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要坚持我的人口理论。”
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会发现:在是非难辨的社会环境中,马寅初的“不做检讨”确实体现出一种顽强不屈、不随波逐流的人格力量。如果说《新人口论》是一笔宝贵的有形的财富,那么,马寅初的骨气,就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无形的财富。尤其是如今,当五彩缤纷的欲望笼罩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许多人都患有软骨病,在此意义上讲,马寅初无疑是我们光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