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解读“南天一柱”题刻
文/黄胜林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中国人民银行于1980年发行的贰元面额人民币采用了海南省三亚市天涯海角景点中的“南天一柱”石刻作为背面图案。当时,由于年深月久,石刻旁的落款已经风化剥蚀,字迹模糊不清。因此,并不知道这一题刻出自何人之手。“南天一柱”题刻还曾经是一个谜。后来,虽然有不少好奇者及考古专家意欲破解这一千古之谜,结果都无功而返。
1991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到三亚市天涯海角景点观光的游客大增,但由于不知“南天一柱”题刻为何人所作而使不少中外游客感到遗憾。为此,在三亚市旅游局工作的游师良同志决心揭开“南天一柱”的神秘面纱,找出题刻者。他搭起长梯,爬到石刻前,用粉笔按照旁边落款处零乱沟纹一笔一划地填写。起初,显示出来的只是一些杂乱线条,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字,便用水把笔迹冲掉,再填。直到第三次填写后,字迹终于显现出来。“南天一柱”石刻的上款是“宣统元年”四个字,下款是“永安范云梯”字样。但凭当时的档案资料,仅弄清“南天一柱”的题刻者为范云梯,宣统元年任崖州(今三亚市)知州之外,其余情况一无所知,至于“永安”二字,当时只能根据字义解释为“永久安宁”之意,“南天一柱”题刻还是未能完全显露出其“庐山真面目”。
直到1996年初夏,广西蒙山县政协得知“南天一柱”是范云梯于宣统元年在崖州任知州时所题,而范云梯是本地人。为进一步查证落实此事及印证有关史料,县政协组织采访组赴海南考察采访,并把有关史情公之于众,使这一困扰了不知多少游人学者的历史之谜得以彻底破解。
范云梯,字步月,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县)水窦村人,清同治二年(1863年)生,范老先生在海南前后为官十余载,爱民如子,政德清廉,黎民拥戴。宣统元年,范老先生出任崖州知州,时值清朝晚期,列强瓜分中国之际,神州大地,岌岌可危。在此之时,范老先生苦心经营海南岛,期望海南岛能成为支撑祖国河山的一根擎天玉柱,于是便在古崖州海滨之巨石上,题刻下“南天一柱”四个箩筐口大小的不朽大字,以表白其治理海南之志向。
范云梯当年题刻“南天一柱”只是借石明志,抒发抱负的一次义举。他始料未及的是,他的题刻不但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而且也留下一笔物质财富,现在每年到“南天一柱”题刻巨石前观光、留影的游客数以十万计。“南天一柱”精神必然世代相传,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