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10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社会需要再就业的第一选择 澳门筹委会:任重而道远 就地免职不能代替离职审计 盲人张喜平勤劳写人生 跑官记 《生活空间》之外的故事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社会需要再就业的第一选择

文/张慧英

我叫张慧英,今年45岁,是天津市绣花厂的一名普通缝纫女工。

1997年的春节,我是在苦闷中渡过的。年前,我正式下岗了。我心里难受极了,但我始终莫让眼泪掉下来。爱人在构件厂工作,单位也不景气,他是病退返城知青,身体有病,工资没有保障,药费也报不了。孩子在读高中,两边的老人也都超过70岁了,每月都要支付两边老人的赡养费。今后怎么办?出路在哪里?我这个人从小就不服输,我最恨那些一碰到困难就喊着要死,活不了的人。我想,不管今后选择哪一条路,自己都要勇敢地走下去,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苦等苦熬只有死路一条。下岗的打击、生活的重担不但没有压垮我,反而使我抖擞起精神来。

经过认真调查,我决定办一个专门接收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托老院,为那些困难家庭减轻负担。

主意已定,说干就干。我写申请,四处找地方,从亲友那儿借了2000元钱和一位残疾人送来的1000元钱,租下了昆仑路幼儿园的几间小平房。

1997年4月2日,“慧康托老院”在一片吉祥的鞭炮声中成立了。我和爱人满怀希望地迎接着老人的到来。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没有一个老人住进来。直到半个月后的4月19日,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位老人。我欢天喜地的把老人搀进了屋。然而接下来的情形却是我始料不及的。这位不能自理的老人不仅是裤里拉裤里尿,而且拉完后还抓大便到处扔,到处抹,挺干净的被子、床、墙上到处都是大便。爱人烦了,甩下一句话:“要干你干,我不干了。”当初以为会带小孩子就会侍候老人的我,一时也不知怎么好。想到下个月交租金的日子就要到了,愁得我一边给老人做饭,一边掉眼泪。老人也有不糊涂的时候,她拉着我的手说:“对不起,闺女,你打我吧,我在家里就挨打。”我拉着老人的手,也掉下泪来,我怎么能打老人呢?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呢!老人的情况不正说明我办托老院的路子走对了吗?我的办院宗旨不应该是“一切为老人着想,全天候为老人服务”吗?我抹干眼泪,开始晚上陪老人一起睡,全面了解她的病情和生活习惯,给老人做可口饭菜,陪老人聊天,并动脑筋给老人做了一个从腰到脚的封闭式裙子,老人的手再也进不去抓大便了。老人的女儿前来探视时,看到老人的精神好了,也干干净净的,十分感动,连连夸我想得周到。一个月很快过去了,依然只有这一位老人,不仅没有挣到钱,而且连下个月的房租都交不起。5万多元的借款该怎么还呢?我再也坐不住了。为了扩大影响,我想登广告。然而一打听价格,吓了一跳,报纸一个小豆腐块的地方就得花2700元。没办法,广告做不起,我就各处托人做宣传,自己买纸笔写广告条,同时又增加了“日托”、“临时托”等项目,最后还是区民政部门的同志了解到我的困难,向我伸出热情之手,给我做了报道。许多家属就是拿着《今晚报》到我这里实地考察的。就这样,局面终于打开了,老人们陆续报名进住了。

有了老人我就更累了。我吃住都在托老院。白天,我为老人擦洗身体,接屎接尿,洗衣做饭,累得我喘不过气来;到了晚上,我真怕我睡过去,没法给老人们翻身接尿,我就把闹表抱在怀里,一宿不知起来多少次。为了不让老人身上有味,我的手天天不离开水,随时为老人擦洗。去年夏天那么热,我们这里的老人没有一个生痱子的,不论男女,我都为他们洗澡擦身。对那些半身不遂的老人,每天晚上我都为他们按摩,把他们弯曲的胳膊放松放平。去年9月份。我院来了一位80岁的郑大娘,她是因为煤气中毒吸高压氧时又把腿摔折了导致精神不正常的。我天天耐心地侍候她,可她一犯病还是又吵又骂抓屎乱抹,吃了安定,也不睡。她的女儿急得没办法,总掉眼泪。有一天,我对郑娘说:“郑娘,我累极了,您能让我在您的床上躺一下吗?”她愣了一下,答应了。我就躺在她的身旁用胳膊搂着她。一开始她动,我装睡不理她,后来她不动了,不知不觉我们都睡着了。从那以后,我总是去她的床上搂她躺一会儿,等她睡着了,我再悄悄地走开。就这样,郑大娘能睡觉了,精神也渐渐地正常了,一片安定药也不用喝了。最近她连大小便也能自理了,也会自己吃饭了,甚至连针线活也拿起来了,自己穿好了秋裤的松紧带。她的闺女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当郑大娘知道她以前的情况后,拉着我的手说:“你真和我的亲闺女一样,以后我就叫你五闺女行吧?”因为大娘自己有四个闺女,我高兴地告诉她“行”,从那以后,她就管我喊五姑娘了。

今年春节,我们夫妻第一次没有和我们自己的老人一起过年,但是我们和托老院的老人们过了一个幸福的年。我们为老人们包了饺子,买来猪肉、牛肉和新鲜蔬菜做了丰盛的菜肴。我从心里为他们祝福,祝他们健康长寿,让他们感到我这里跟在家里一样,甚至比在家里更好。

另外,我还发挥我的缝纫特长,为那些大小便失禁的老人设计制作了深开裆不会沾上大小便的套裤,为每位失禁老人做好6个尿席子,随脏随换。每一位老人进院的第一个晚上,无论是老大爷还是老太太,我都跟他一屋睡,及时了解老人的起居习惯,每周我们请一次医生为老人检查身体。夏天我们还为每个房间安装了电扇,买了驱蚊器。入冬之前,我们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装了暖气,让老人们温暖过冬,在走廊里安装了18米长的扶杆,让那些走路不稳的老人可以扶着走一走,练一练。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我把家里的彩电抱来让老人们消遣,还为老人买了麻将牌、象棋、扑克牌,订阅了《今晚报》、《公安报》。老人们都感动地说:住在这里就如同住在家里一样。我常想,老人就象我的脸一样,要精心爱护,细致照顾,只要他们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生活幸福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和最好奖励。

俗话讲:有得就有失。办院一年来,由于吃住在托老院,根本无法照顾孩子。只有星期天,儿子来托老院我才能见他一次。有一次,半夜一点多钟,电话铃响了,电话里传出儿子的哭声,他说:“妈妈,我不好受。”当时我的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赶紧骑车跑回家,儿子上吐下泻,小脸惨白。我赶紧给他找药,灌了一个暖水袋,叫他躺下,告诉他,我还要为老人接尿,你先躺下等我。我又赶紧返回了托老院,就这样,这一宿我来来回回跑了三趟,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最清楚。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院已经有19位老人了,我也陆续招聘了7名下岗女工,她们都是40—50岁的年龄,命运和处境都与我差不多。所以我理解她们,尽量减轻她们的负担,为她们安排了三班倒,可是我和我爱人还是老样子连轴转,我现在的能力有限,只能安排这些姐妹,我愿多帮一个姐妹,我希望和他们手拉手,一起走,走自立、自强的路。

今后也许我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绝不会停止自己奋进的脚步。因为我深信:人间有真情,社会有温暖,有党和政府作劲,我们下岗再就业的路将越走越宽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