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16日
劳动者
03

自信伴我走四方

一一位下岗职工的自述

我叫解选社,长安县电影公司职工,今年36岁。1987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电影放映、器材供应、技术管理等工作。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电视、录像等娱乐媒体的普及,电影行业受到严峻挑战,电影院的观众越来越少。县电影公司原先车水马龙的院子变得门庭冷落起来,公司在1992年底忍痛做出了裁减人员的决定,听到这一消息,30多位职工人心浮动,人人自危,大有天塌下来的恐惧。看到其他职工,特别是那些年纪较大的职工悲悲凄凄、诚恐诚慌的样子,我心里的确很不好受,思前想后,说服家人,自己先下岗。于是我抱着自信,向公司交了下岗申请。

说句心里话,一时的英雄豪气易逞,往后生活的路子难找。

下岗后的一段时间,尽管多方联系,我依然没有找到活干,一个大小伙子窝在家里,确实不是一回事。然而看到街道上人来人往,百业兴旺的繁荣景象和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我终于鼓起了勇气,坚信在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能吃苦,就饿不了肚子,一定能重新找一份工作,再干出一番事业!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社会考察,我认识到,要干出一番事业,还得有一定的资金,要有魄力,有技术,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根据考察,结合自己的实际,我决定先打工,熟悉社会,熟悉市场。

1993年春节前夕,熟人介绍了一份工作。尽管当时年关已近,人们都忙着准备年货,外地的工作人员也都纷纷回家,而我却离别家人,毅然登上了西去的列车,直奔寒冷的青海,在“西宁劳安电梯公司”上班,当了一名打工仔。

初到青海,不懂电梯安装和维修业务,工作困难大,但我深深知道,咱是做啥的,下岗职工重新找份工作很不容易。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份工作,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到晚上,其他工友逛街聊天,我把自己关在屋子学习业务,一学就是半夜,吃的、住的条件都很差,干活时处处抢着干,越是重活、脏活我就越抢着干。不到一年时间的学习和摸索,我就学会电梯安装、维修等一般知识,懂得了业务,得到了公司的信任,继而在安装、维修的同时先后被派往新疆的哈什、乌鲁木齐以及甘肃、宁夏等地的城市联系业务,承揽工程,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电梯安装有一定的效益,但我们国家安装电梯的单位和工程不很多,工程数量有限。干了一年多以后,我看到社会上经商的浪头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在职职工都孔雀东南飞,下海经商,而且有的腰缠万贯,成了时代的骄子。于是,我又萌发了经商的念头,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摔打自己。

主意打定以后,我安排好电梯安装的有关工作,回到西安接受了三秦农产品经销部的聘任,被派往上海,在上海负责销售苹果、花生、酥梨等陕西的土特产。

陕西的苹果虽然有名,但内地运往上海销售的苹果很多,竞争十分激烈,销路很不好找,加之我是一个人,有时货一到,光看着在货场堆放着的几千箱苹果,自己先就头痛。但还得干,而且还要干好,我经常为销售苹果得跑遍大半个上海。上海人多路窄,交通十分不方便,公共车上坐位很少,从外滩到西郊货场,通常要倒几次车,站上几个小时,一天下来真有点受不了。凭着满腔热情、认真负责的精神,和吃苦耐劳、诚实可靠的作风,我还是在上海站住了脚跟。

有一次和上海龙华电厂达成了一项70吨两车皮的苹果销售意向,谈判时我在厂部办公室郑重承诺:先不签合同,不要订金,所有70吨苹果都保证直径75mm以上,无一只烂果、伤果,红颜色占到60%以上,货到验货付款,质量不符合要求,全部由我负责退回。

为了保证承诺,我立即回到陕西,安排专人收购,严格按照承诺一个一个用圈圈套。70吨苹果大约4000多箱,收购、验货、发运、送货、搬运、称重环节十分复杂,但每一个环节,我都亲自把关,一丝不苟。货到上海时,完全达到要求,上海方面十分满意。

几年的奔波、辛苦,我收获不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1996年年后,我回到长安。当时,公司音像发行站正在重新物色承包人,我由于有几年在外奔波的经验和胆识,便以较高的价格,承包了音像发行站。

承包了发行站后,我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在热情服务、顾客至上的原则下,从发行方式和价格上作了大的调整。同时,抽出资金,广开进货渠道,使录像带从原来的几百盘,猛增到2000多盘,品种齐全,内容健康,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各层次顾客的要求,给广大录像爱好者和录像放映队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可随意挑选的带库,深受人们的欢迎,生意越来越红火。

为了搞活发行,扩大发行面,去年秋天,在公司的支持下,我又投资近10万元,在〇六七基地开办了“县电影公司音像娱乐部”,进一步扩大了发行面,吸引了更多的客户,丰富了〇六七基地职工的文化生活。

现在属于我个人创办承包经营的摊点共有四个:音像发行站—个,音像娱乐部—个、录像厅五个、电梯安装队一个,共有资产3多万元。

就是在这种小打小闹的经营中,我没有忘记和我身世相同的人,这就是下岗职工。在我经营的这几个小摊点中,凡用人,我总是优先考虑下岗职工。他们都经过单位的多年培养,素质好,集体观念强,遵守纪律,思想觉悟较高。现在,我所雇用的25个人中,下岗职工就占到20个。

几年来的实践、摸索,我感受很多,我想对和我同样遭遇的下岗职工说句心里话:下岗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丧失信心,中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苦钻研,多总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每个下岗职工都能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干成一番事业!

(解选社述 晚霞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