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空间》之外的故事
文/慕容雅
(上接7月10日第1版)
“电视这种东西,实质是对某种存在的一种凝固放大,你选择了某种东西就等于凸现了某种东西。”
上述这番话是《生活空间》制片人陈虻的一种反思。
播出了近2000个“老百姓的故事”,《生活空间》也汇集了各种各样的反馈。陈虻的反思源于一个叫《姐姐》的短片。片中叙述了一个双胞胎的姐弟,因为是剖腹产,姐与弟的称谓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父母人为地强加上的,父母的这种想法并非有多少重男轻女的意味,其朴素的愿望是女孩能够细心地照料人,所以就让女孩成为姐姐,姐姐照顾弟弟是天经地义的。这个家庭中也有更多的温馨,但《姐姐》片子却凸现出姐姐力不从心地照顾弟弟的生活细节,从而显现出父母的偏心。片子播出后,左邻右舍纷纷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看出了问题,纷纷上门谴责这对夫妻,这对夫妻也反思自己以前的过失。
片子在电视上播出后,总会有一些影响,正面的或负面的。郭佳拍摄发生在张家口的一个故事,颇为感人。一位老汉拣来了一个弃婴,含辛茹苦地把她养大,后来女儿却患上血液病。老汉让自己亲生的儿子辍学打工,挣钱给拣来的女儿治病。当他发现自己的血型与女儿血型相吻合后,定期为女儿输血。片子播出后,社会上很多人给老汉捐款。后来,女儿死了,老汉给郭佳打来电话,决定把受捐的钱返还给捐赠人。郭佳劝其收下,因为老汉为女儿治病欠下不少债务。老人决定收下捐款后,又请求郭佳再帮他收养一个女儿。
记录一个安徽来京的小保姆生活的片子播出后,小保姆受雇人家的所在街道派出所等有关部门找上门来,问其是否拾金不昧,是否帮助别人做好事,是否举报过犯罪分子,小保姆一一回答没有做过这些事情后,一位负责人员郑重地告诉小保姆:“你被评为咱们地区优秀个体劳动员,因为你上了《东方时空》。”显然,这个真实事件所反映出来的是人们仍然习惯对电视功能的理解非批评即表扬的简单模式。与小保姆遭遇相反的是《茶博士》一片播出后的结果。“茶博士”是对一种流行于四川饭店、茶馆里一种专门手提长长的细嘴茶壶添水的服务员的雅称,片子讲述了这样一位男服务生在一家酒店里的工作、生活的故事。片子播出不久,这位在荧屏上“风光”了一时的“茶博士”因此被炒了鱿鱼,原因是他抢了“风头”,老板的理由很简单:该上电视的不该是他。突然失业的小伙子来到北京,一时举目无亲,只好投奔《生活空间》。《生活空间》的编导们做梦也不曾想到会出现这种结局,他们在京城为小伙子另找了一份工作。
叶庆华拍摄江西某小城一位女孩自己创业的一部片子,事业有成的女老板一时成为小城的名人,然而树大招风,不久她的时装店被窃贼洗劫。好在女老板自强不息,又办起了养殖场,生意日渐红火。
编导樊馨蔓至今还对她所拍摄的一位四川籍女孩深感愧疚。事实上,后来所发生的一切樊馨蔓并无直接责任。说来这是一个“拣来”的素材。小樊与北京的一个饭店老板很熟,时常去这家饭店吃饭。去的次数多了,职业的好奇感使她发现了那位与众不同的女孩:一个打工妹总是快快乐乐的,从不见有半点愁绪,与她对话后,小樊知道她还自学电脑和其它一些学科,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女孩。这样一个打工妹很与众不同,于是小樊拍了这位女孩的生活故事。片子播出后,这家饭店的生意火了,可是这位女孩与其他服务员的关系却有了冲突。不久,女孩从这家饭店跳槽到另一家饭店。从此,小樊与这位打工妹再无联系。后来,有天小樊意外收到这位女孩寄自河北某地的一封求援信,原来她已被人拐卖了。因为她上电视,很多人一眼便能认出她,于是人贩子便对她加以吹捧,飘飘然的女孩就这样轻信了人贩子。小樊立即与北京市公安部门取得联系,连夜赶往河北。这天恰是小樊男朋友大手术的日子,男朋友多么希望小樊能陪他做完手术。小樊对男朋友说:“医生给你做手术是为了救你,我在你身边却救不了你,而去河北是为了救另外一个人。我和医生一样,都是做善事。说不定我救出那位女孩,会感动上帝保佑你手术成功。”小樊就这样含泪告别了即将推进手术室的男友。次日凌晨,女孩被解救返回北京,小樊顾不上疲劳,硬是敲开了医院病房的大门。
《生活空间》有讲述不完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其背后又演绎着许许多多讲述不完的故事之外的故事。纪录片记录的是真实的客观事实,但它所产生的效果却有正面或负面的。正面的能让观众省悟到自己是否有这样的问题,提供给人们一种可供思考的前提:同时,被拍摄对象没有意识到一些问题的存在,能够顺理成章、顺其自然地生活,但由于电视的介入,可能改变其正常的生活状态,或者给他带来一种不必要的生活压力。这是陈虻与《生活空间》编导们,在经过这么多年拍摄后慢慢意识到的一种潜在的问题。陈虻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在关注人、关心人、关怀人,并不想去剥削人、污辱人、刺伤人,《生活空间》所拍摄的是一些小人物,他们本身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关心,而不是需要我们去严厉批评和谴责的。因为我们贴近被拍摄对象进行跟踪拍摄,所以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握宣传效果问题,如何把握被拍摄对象影响的问题,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事实上,这是纪录片的一个特征,面对一个事实,怎样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表现时,这个取决因素是拍摄者自己。所以,陈虻对《生活空间》的这班人马,提出了一个永恒思考:“既然文如其人,为什么不从做人开始?”
从做人开始,《生活空间》的编导们自善其身,以真诚与善良去关注入、关心人、关怀人,更多精彩的“老百姓的故事”必定会凸现在荧屏之上,为未来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真实的历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