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24日

陕西工人报生活广场 医疗纠纷何时远离中国公众? 姜子牙钓鱼台 令人迷惑的丰乳广告 图片新闻 鲜肉如何保鲜 生活小秘方 图片新闻 改革与发展并进 (红玉)创优记 民办院校的一颗新星

当前版:第A2版: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生活广场
02

姜子牙钓鱼台

□文/陈留美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可以说家喻户晓的了。但要问这事发生在何处,可能知之者甚少。前几年到宝鸡市开会,宝鸡县政协胥鼎先生赠我一本他主编的《姜子牙钓鱼台》,拜读之后才有所了解。

姜子牙,河南人,晚年隐居陕西。河南戏文说,姜子牙年轻时在家乡做生意很倒霉,他贩猪,羊快(卖的快);贩羊,猪快;猪羊一齐贩,两样都不快。没法了去卖面,结果遇上大风,面也吹光了,他仰天长叹:“天哪!”嘴一张,天空老鸹屙他一嘴。回到家里,老妇看他太没出息,一怒把他赶了出去。

民间故事尽管生动,但不足信。古书记载:公元前1163年,姜子牙诞生于河南省汲县。他早年博览群书,少壮时家境贫寒,曾屠牛于朝歌。卖饮于棘津;他起先做官于商纣,满腹经纶,韬略过人,后因纣王亲奸佞、害忠良,弃官而居东海。晚年,闻西伯侯贤,辗转来到磻溪(今宝鸡县天王伐鱼河),那时,他已经73岁了。隐居垂钓,意在周王求贤。10年后,83岁的姜子牙,终于被文王拜为国师。他实现了愿望,便竭尽全力帮助文王安邦治国。先是修文练武,后是联诸侯,讨商纣。使得周朝振兴,天下太平,文王死后,武王封他为尚父,又称吕尚,又封于齐,称“齐太公”,活到139岁去世。

钓鱼台的古迹很多,有滋泉——即钓鱼台,璜石,长高三丈,此乃“钓璜灵矶”;望贤台,周文王在此发现了姜子牙;文王庙,太公坐在车上,文王拉车至此;太公庙,导游介绍说“四一三间庙”,庙有那么大吗?原来是“四百(柏)一十(石)三间庙”,四棵古柏,一块璜石,三间太公庙。

当地流传着姜子牙直钩钓鱼的故事。传说姜太公钓鱼是背对潭水跪在石上,鱼竿搁肩,鱼钩垂离水面三尺,且顺直无饵。樵夫武吉见了不可理解。太公笑道:“我乃古僻之人,凡事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无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后来武吉把他引荐给文王,文王问他:“子乐渔耶?”子牙答:“君子乐其志,小人乐其事,吾渔非乐之也。”然则奚其饵,子牙陈以钓道:“鱼求于饵,乃牵其缗,人食于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竭,以禄取人,人可杀,以小钓钓川而禽其鱼,中钓钓国则禽其万国诸侯,”文王看他确是安邦之才,于是让太公坐在车上自己亲自拉纤,刚走了八百零八步,车绳突然断了,太公说:“我愿保你家江山八百零八年。”于是留下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稳坐钓鱼台”等典故。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君不见朝歌(河南淇县)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苏轼诗句:“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宋代左仆射(宰相)叶颗诗句:“白发苍茫钓渭滨,宅心非是为锦鳞;丝纶昔日长多少,牵制周家八百春”。都是咏其事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