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24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经纬 智斗毒枭 由换亲诱发的悲剧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
04

由换亲诱发的悲剧

□文/陈飞李明亚

1997年7月23日下午2时15分,伏牛山腹地河南省西峡县军马河乡政府门口,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一男两女倒在血泊中——现年36岁的杨红学和30岁的周花芹夫妇被当场炸死,周花芹娘家嫂子杜某被炸成重伤。至此,一场由换亲引发的人生悲剧,再次向社会公众敲响了醒世警钟。

杨红学家住西峡县米坪镇子母村河东组,全家兄妹六人,弟兄三个,大哥因病早年去世,一个弟弟智力低下,老二杨红学除了有些耳聋外,其它均很正常,且品行端正,为人忠厚。由于家境贫寒,虽已近婚龄,却一直未能找上对象,成了父母牵挂的一桩大事。

1986年7月,有人主动为杨学红提亲。原来,大庄村住着一户周姓人家,膝下一双儿女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因家境贫寒,男孩至今未有婚配,其家长愿以小女换取儿媳。于是,双方儿女在媒人的张罗下于次年成婚,杨红学妹妹杨某嫁予周花芹哥哥为媳,周花芹嫁予杨红学为妻。

周、杨两家虽说成了至亲,但并不是双双情愿,杨红学妹妹杨某嫁到周家后,见丈夫忠厚本分,又很能干,生活过得十分滋润,倒也十分安心。可周家女儿周花芹在娘家时,就有了心上人,只是架不住父母哭诉求情,才不得不从命嫁到杨家。于是,她把一切怨恨转嫁到了丈夫杨红学身上。她先是对丈夫冷眼相待,后来又是找事吵闹,甚至解除婚姻,目的是为了激起丈夫反感,最终达到离婚的目的。可杨家为人宽厚,尤其自从有了一个小女儿后,夫妻双方的战火始终燃不起来。

转眼到了1995年春,周花芹忽然萌生了外出闯荡的念头,借口串亲戚,下山去广州打工。杨红学本以为妻子出去一段就回来,岂料一等二盼总也不见妻影,于是他索性变买了部分家产,将辛辛苦苦栽种的几十架椴木香菇便宜处理后,换了3000元钱作路费,来到广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于1996年秋将妻子找回。

经历了一年打工生涯,周花芹一颗向往飞翔的心更加躁动不安。于是,回到家里勉强生活了一年后,她终于向杨红学摊了牌:离婚!

开始,杨红学还以为周花芹是在耍性子,并不十分在心,后来见周花芹竟正儿八经地向法院递了状子,这才感到问题的严重。他找周花芹面谈,希望周花芹能看在10岁女儿面上安下心来。怎奈周花芹主意已定,杨红学感到绝望。特别是收到当地法庭发来的应诉传票后,更是万念俱灭。回想十年来含辛菇苦爱妻疼女,到头来竟落个人去家空,十分悲伤。他把新愁旧恨全都集中到了周花芹一人身上,心想我活不好你也别想活。主意拿定后,杨红学竟显得超乎寻常的平静。在到庭应诉的前几天,他全然没有半点不正常现象,可背地里,他已经准备好炸药、雷管、并悄悄系在身上,只等归期到来。

7月23日上午,杨红学和周花芹及周的娘家嫂子杜某一道来到军马河乡法庭。法庭工作人员依法进行判前调解,并根据双方情况提出了离婚调解意见,双方亦没有异议。因当时已到了下班时分,就让他们下午到庭办理手续。下午2点多钟,杨周二人一起向法庭走去,当走到了政府门口时,各怀心事的杨、周面对即将成为陌路人的事实,免不了又一番言语争执,各不相让,遂扭打在一起。此时,早有准备的杨红学便趁机抱住周花芹点燃了系在腰上的炸药包,周花芹及当时前往劝架的亲属发现情况不妙时,一切都晚了,随着震耳欲聋一声炸响,杨红学、周花芹及劝架的杜某一同倒在了血泊中……

一场起于换亲的悲剧结束了,但由此酿成的不幸才刚刚开始。且不说双方父母在痛失儿女后遭受的精神刺激,单是10岁幼女的前程就令人担心的了。究竟是谁制造了两个家庭的不幸?是谁让女孩自小就背负起这沉重的灾难?这一切,不由引起我们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