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8月05日
头版
01

巴山深处割漆人

晨曦,距陕南岚皋县约30多公里、海拔1700多来的巴山深处,漳河乡白鹤村25岁的山民何昌友,像往常一样,头戴草帽、肩挎漆篮、手握剜刀、脚蹬特制鞋,不哼一声,便消失在莽莽的漆林里

两年前,不苟言笑的何昌友为了生活,带着割漆许可证,翻山越岭来到四季乡太平坝国有林场,开始割漆生涯。

为了寻找质量上乘的生漆,他不辞辛苦,奔波行程在方圆二三十公里内。攀七八百棵漆树,割上千条口子,已成为每天修课。至太阳落山时,他才跚跚地走出山林,回到宿营地。

进山割漆,一来一回得费10多小时,要把带的东西减少到最低程度。他用装漆的小木桶盛饭。每当困了,饥肠辘辘时,随手折根树枝当筷子,一边张望着四周,防止野猪、蛇、熊的侵扰,一边狼吞虎咽,时不时伸手抓米饭朝嘴里塞。饭吃完了,桶还要放漆,他用树叶反复擦净木桶里的饭渣,以保证生漆的质量。

每年割漆的季节为5月一9月。在这5个月内,何昌友扎根巴山深处,辛辛苦苦,不回家、不卸装。每天以收漆0.1至1公斤不等的速度累积,至结束时可达到150多公斤,净赚6000多元。虽然回家后除交过各种费用后,已所剩无几,但何昌友不言悔,说明年还会再来。

像何昌友这样在岚皋县深山老林中从事割漆的有2000人,他们辛苦劳作,使岚皋县生漆产量超过20万公斤,实现财政税收200多万元。

图一:割漆

图二:收漆

图三:割漆人的生活。

袁景智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