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价上去了,上座率却下来了,电影院越来越冷清了。
电影票价能否离百姓更近些?
□文/王亚平
电影原本是一种大众化消费,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消遣、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中年人回忆起80年代初期电影红红火火的场面,至今还激动不已,回味无穷。但如今,由于电影票价越涨越高,少则一二十,多则三五十,看一场电影要花掉家庭月收入的三十分之一,令普通工薪族家庭觉得看电影也有点奢侈,有的甚至感到看不起。可是,票价上去了,上座率却下来了,上电影院的人越来越少了,电影院越来越冷清了,给几位观众放“专场”的现象也经常出现了。
降低电影票价是恢复电影大众消费地位的唯一途径,但电影票是不是能真的降下来,不少人对此顾虑重重,其实,这完全是不必要的担心。
首先,电影院的票房收入主要靠规模效益,摆在第一位的是上座率,第二位才是票价。目前,不少电影院的上座率一般只有10—20%,将票价降低一半,上座率提高一倍,票房收入即可持平。而电影院的座位在1000个左右,如果将上座率稳定在80%,电影票价降低的空间就大得多。
其次,电影院都在从事多种经营或第三产业,来来往往的人多,多种经营的效益就会好。凡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大部分都会在影院消费,主要是零食。看电影的人越多,在电影院消费的人就越多,多种经营的效益就越好。如平均每人在电影院消费2元,则上座率提高一倍两倍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再次,电影院的广告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利用电影院打广告也无疑是影院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降低电影票价,让电影离老百姓近些,近些,再近些,不仅是老百姓文化娱乐生活的迫切需求,也是电影事业未来发展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