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巍巍秦岭铸路魂
——记奋战在宝成铁路沿线的职工们
宝成铁路是建国以后我国修筑的第一条山区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其北段全部在秦岭中穿行。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几乎是桥隧相连,广大铁路职工就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环境下,长年累月默默地守护着这条西北通向西南的钢铁大动脉,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宝成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人生历程。
今年恰逢宝成铁路通车40周年,记者于近日深入宝成铁路沿线采访,真切地感受到了铁路职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青石崖车站
1955年,修筑宝成铁路的工人们在秦岭主峰青石峰山头挖出36个药室,装填炸药334吨,炸掉了3个山头,填平了1条山谷,硬是炸出了一个车站,这便是青石崖车站。
青石崖车站是个仅有13个人的五等小站,也是宝成线上最小最艰苦的车站,海拔高度达1302米,居沿线车站之首。这里昼夜温差大,空气潮湿,以前职工们大都患有关节炎,食物都要由山下运上来,就连车站小院里花园内的黄土,也是职工休假时一点一点从山下背上来的。这个小站的职工全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仅21岁,还有一名女职工。他们介绍说,现在是9月份,别看白天穿短袖,但到晚上值班时就要穿棉大衣,冬天这里一片银白,最低温度达零下22度,有时山上雾气太大,他们就要步行500米,到隧道口去发信号。
段占山来青石崖车站已有12年,现为副站长。他说,这里每天要接送火车70趟,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相处得很好,就像亲兄弟一般,谁家有事,大伙都会齐心协力去帮忙,这给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而且这里空气清新,环境污染少,大家没有一个人愿离开。
据了解,青石崖车站已闯下安全行车近6000天的好成绩,还被团省委命名为“共青团车站”。
宝成人的故事
周营肖被沿线人称为“老宝成”,1958年宝成铁路开通时,他凭着修铁路时练就的身子骨,携妻来到人烟稀少的朝天车站扎下了根,从此,这位生性倔强、踏实厚道的汉子就成为朝天桥隧工区的一名生产骨干。多年来,老人养成了听不见火车就睡不着觉、看不见铁路心就发慌的习惯,直到1973年退休时,他执意要求将在广元电厂工作的独生子周开国调到铁路工作,从此子承父业,周开国也已被提升为朝天桥隧领工区领工员,成为略阳工务段安全生产的一员虎将。1990年初,周营肖的孙子周勇来到父辈们工作过的朝天桥隧工区,当上了一名桥隧工,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他踏实好学,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铁路职大,4年后袖聘为线路室技术员。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三代宝成人为国家的铁路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在观音山车站和青石崖车站之间的第40号隧道有一个看守点,在这里看护大桥、隧洞和线路的是几位女工。这里一到冬天,几个月时间内四周都是膝深的白雪,无论是走线路还是过隧道,只能看见两根发亮的钢轨,摔跤是常有的事,如果一不小心掉进路旁的排水槽,那可就惨了,连呼叫个人都没有。有次,一位女工在过41号隧道时,被两个流氓截住,就在他们图谋不轨时,一趟列车开了过来,这位女工趁机挣脱流氓,一头扎进黑漆漆的山洞,一动不敢动地呆了几个小时,幸亏那天雾大,才没有被发觉。采访这天,当班的是位30多岁的刘师傅,她的丈夫、孩子、父母都在宝鸡,而她在这里已工作近10年了。当谈到孩子时,刘师傅眼里溢满了泪水,可她嘴角仍挂着笑容,只是说:“你看……你看我……真不好意思。”她猛地一扭身,将头埋进臂腕里呜咽起来。这时,一列火车开过来,她迅速用袖口抹了把脸,右手举起黄色信号旗,用标准的姿态迎接疾速而去的列车。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