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9月11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经纬 刑庭庭长私放8名罪犯 他犯了“侵占他人财物罪” 凌晨大劫案 从警官到囚徒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
04

从警官到囚徒

□文/大福

现在54岁的李超,也曾有过辉煌的人生:20岁刚出头,便参军入伍,由于表现出色,很快入党提干。转业到铧子监狱后,穿上了橄榄绿,被授于二级警督,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奖状、证书得了一大摞。这些,本该成为他奋进的动力。然而,面对金钱的诱惑,他却难以自持……

1990年至1991年,铧子监狱原供销科科长张某,因贪污挪用公款283万元被查处,成为辽宁省监狱系统建国以来头号大案。李超,没有从张某身上汲取教训,反而认为张某一生活得够本儿,那快活的吃喝玩乐,那装饰豪华的住宅,令他神魂颠倒。再一想自己这大半辈子,活得太窝囊:破旧寒酸的家具,拥挤简陋的住房,老式黑白的电视……那些奖状、证书顶饭吃?顶衣穿?他想,张某之所以露馅被查,是技艺不到,手段不精。于是,李超千方百计地调入供销科。刚开始做科员时,他还深藏狐狸的尾巴,在购买原材料和销售水泥时,客户给点回扣还能如数上交。他的算盘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伪善骗得了领导的信任,他被提升为供销科长。

1993年初,水泥市场原料供过于求,铧子监狱要从鞍山某矿进一万吨矿渣。该矿王经理闻讯,便找到李超请求特殊关照,并示意少不了好处。李超心领神会,便以高出市场价进货,这一下子便使监狱损失2万多元。事后,王经理带李超到辽阳一家颇有名气的酒店大撮一顿,并在酒桌上塞给他一个红包。他打开一看,一百张崭新的百元大票。面对着一万一步像张某那样,弄一套富丽堂皇的住房,以权生钱,十个供销九个捞,不捞纯是大傻帽!

李超又将贪婪的目光盯向了经营石膏、煤炭的公司。他依旧以高出市场价购进燃料和原料,这自然使那些销路不畅的企业视他为救命的菩萨。纷纷用钱来打通他的关节。仅一年多的时间,李超便又受贿30000多元。此时的李超,已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只要有油水,他有奶便是娘,不管进货的质量好坏。结果使监狱的水泥生产举步维艰,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单位长达10个月开不出工资。可李超还欲壑难填,私自冲抵供销账面上的8000元钱,将钱揣进自己的腰包。

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当李超为构筑自己的安乐窝忘乎所以时,检察机关掌握了大量证据,对其立案侦查。最后,他被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判刑9年。在大连南关岭监狱,笔者见到身着囚服的李超,谈起自己,他懊悔不已,流着泪哽咽地说:“我真不该攀比张某……”是啊!人生如何“比”,怎样“比”,人们真该好好惦量惦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