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9月15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三江”洪水肆虐后亿万国人当反思 由抗洪救灾嘏到的 想起了“曲突徙薪” 人祸大于天灾 百年水患 谁是胜者 图片新闻 从对比中引发思考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从对比中引发思考

苦丁汉

自己跟自己比:兴修水利要动真格

人们在反思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灾时,不能不提到一个这样的事实:正当湖北、湖南、江西等长江沿线的堤坝多处出现险情,频频告急时,而同处长江下游的安徽省却传来这样的消息:长江安徽段416公里江堤竟然安然屹立。堤内洪水滔天,而堤外则安居乐业。而且事实上,今年流经安徽境内的洪水却比1954年还要大。人们不禁要问:历史上水患重灾区的安徽省,面对长江如此咆哮,而能做到江堤无恙,从而使洪灾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究竟靠的是什么?

说起来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吸取了过去水患教训,而下硬茬做真功切实抓好水利建设,把兴修水利作为全省冬季农业的头等大事,一方面加大投入,一方面严把质量关,发现问题,严肃处理。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在今年特大洪灾来临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而相比之下,长江流域的其他省份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多少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味道。挪用水利建设资金、工程质量缺少监督、搞形式主义的种种行为,使得千里江堤上的“豆腐渣”工程,甚至于被朱总理痛骂的“王八蛋”工程屡见不鲜。

从安徽省与其他省份的对比,从洪灾给我们带来的难以挽回的沉痛的代价中,让我们更加相信也更加体会到过去常常在农家庭院里经常可以看到的那句话:百年大计,兴修水利”的字字千钧,也更加想对为官者说:兴修水利,别来虚的!

中国跟国外比:保护森林要转观念

仿佛是贫穷得太久,国人在砍伐森林方面显得特别卖劲,以期通过出卖林木而迅速致富;而在植树造林方面又显得特别惜力,除非植树节来临做做样子。其结果是,无节制地砍伐尽管能换来些糊口的米面,带来些暂时的“繁荣”,但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直到洪水来临才让很多人幡然醒悟。

其实,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相比,我们似乎太“大方”、太“慷慨”了。你瞧,尽管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远高于中国,可人家对自己国土的树木却丝毫无犯、爱护有加。就连吃日本料理时用的筷子也要从中国进口。而国人却以为找到了一根赚汇致富的渠道,纷纷将参天林木砍倒在地。东洋人在大喜过望之余,还不忘他们的生意经。将一次性筷子回收后做成产品又返销到你中国。可很多国人却十分不解:麻烦!筷子用完了扔了,多省事。如果说东洋人有些“吝啬”的话,那么很多欧美人就更让人“想不通”了。一些国家竟然制定了这么个规矩:某人如种不够多少多少棵树的话,或者做了有损于环境的的事的话,那此人即便业绩再好,也不能当选为议员!而这条规矩如放在中国,不让人笑掉大牙才怪。

两相对比,才真的发现我们对森林的保护措施显得那么苍白。如果说,一些发达国家靠的是依靠人民的监督来推动政府做好森林保护的话,那么我们则是靠政府来推动人民来做好这一工作。而前者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老百姓真正树立了这样一种观念: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饭碗,保护自己的子孙。如果国人也能真正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那么今年的洪水再大,也不致于能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