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创优记
文/李宏刚姚政军
李玲玲笑了,笑得很开心:自己承包的桥涵座座被评为“优质样板工程”,成为铁二十局朔黄线8个工程项目部参观学习的榜样;同时,四处项目经理赵元贵当众宣布:管区内已变更新增的17座桥涵由李玲玲随便挑选承包之后,再在各施工队间竞包。下岗8年,经历颠簸奋争的李玲玲终于在朔黄线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座标,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大字不识几个的下岗女工,怎能不高兴、激动?
今年35岁的李玲玲原在铁二十局四处与陕西兴平市联营的印刷厂上班。1990年因单位合约期满,加之自己文化程度又低而下岗。刚下岗后的一段日子里,苦闷彷徨困扰着她。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性格刚毅的李玲玲不愿坐在家里靠丈夫养活,因而决定自闯出路。南下广州,厦门;北上辽宁,黑龙江……孤身一人,走南闯北。开办过服装店,贩卖过黄豆大蒜……其间的酸甜苦辣,自不待言。
1997年底,四处中标朔(州)黄(骅港)铁路工程,李玲玲得知消息后,向处领导请缨参战,要求承包工程。但此事非同儿戏,何况她没干过工程,又是一个下岗女工,处领导便委婉相拒。孰料,她风风火火撵到朔黄线,找到项目经理赵元贵,书记郭学平,从兜里面掏出几摞钱来摆在他们面前,单刀直人:“我要承包工程。如果干砸了,这3万块钱就是罚款!”面对这种特珠的要求方式,四处朔黄项目部领导感动了:先给一个小桥试试吧。
李玲玲虽然如愿以偿拿到了工程,可自己大字不识几个,不会预算,不懂工程,看不懂图纸,怎么个干法呢?李玲玲有自己的办法。她从兰州聘请了一位退休高级工程师负责技术,请项目部计划、技术人员帮助指导。她对人说:“有些人笑我李玲玲没有文化,说我搞工程是异想天开,我偏不信这个邪,非把人赢了不可!”
谁知事与愿违。同时上马的两座交通涵,一座基础被勒令返工,另一座墙身都已一人高,也被项目部质检组的人用铁镐、钢钎现场拆除,成为项目部抓质量的反面教材。李玲玲哭了,怨自己把事想得过于简单。这时,赵元贵经理和郭学平书记找到她:“别难过,钱我们分文未动,你拿走,工程让别人去干。一个女同志,我们也不为难你了!”李玲玲一抹眼泪,瞪大眼睛:“啥,让我离开朔黄?我不丢这个人!”她一连几天跑了十几个结构物施工点,蹲在现场看人家到底是怎样干的。她终于看出了门道,把撬了一地的石头撇向一边,一切按超标准重建。为了保证墙面平整光洁,她让工人把片石凿成一样大小的方块,用墨斗打上线,凿齐后才勾缝,随后兑洗衣粉水,用铁刷把粘糊在石头上的水泥浆刷得干干净净,每次进行混凝土灌注时,她和工人们一起抱石头。每天早上5点起床,端上水盆给墙体泼水,养生。同时,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后来工程竣工后,在二十局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李玲玲把工程干成了工艺品!专家、监理和甲方领导检查、参观后,立即确定为“优质样板工程”,局指挥部要求在全局管区内观摩学习。
初战告捷,李玲玲成了“红人”。兄弟单位闻讯后找上门来,将3座涵洞的施工任务交给了她。5月中旬,这3座涵洞竣工,又被评为“优质样板工程”。6月底工程变更设计后,四处项目经理赵元贵当众宣布:新增17座涵洞由李玲玲挑选施工。
当众多观摩学习的人围着李玲玲要她谈感想时,她爽朗一笑:“人家设计要求怎么干,咱就怎么干,就是不赚钱也要把工程干好,就是为了证明我李玲玲没有干不成的事,下岗工人并不是无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