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9月25日
头版
01

二十年改革百姓谈

□文/胡喜盈

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20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此,老百姓怎么看?

想起排队

湖南郴州市张聪蓉:20年前,我们这个城市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排队,买鸭要排队,买萝卜、白菜、豆腐、酱油要排队,买车票、戏票、电影票要排队,买根油条、买个包子要排队,理个发、洗个澡也要排队……

一次,我在一肉摊排队买肉,见一老妇排了半天没买上肉,她哭着对卖肉的师傅说:“你行行好,我儿子病了好久,这两天才好,很想吃点肉,卖给我几两肉吧!”卖肉的师傅无可奈何地说:“我实在没肉卖了,连肉骨头都卖光了!”

与排队相关的是票。那时候买东西,十有八九不离票,就是豆腐、粉丝、酱油都要凭票才能买到。因凭票供应物资,因排队争购东西,就带来一种腐败现象,有权、有关系的人,到处可弄到票,买东西也可以不排队,而且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那时同样是一张票,同样是一种价格,到消费者手里的东西,在质量上就相差很远。那时一般百姓经常吃“怄气肉,伤心菜”。

今天,同是在我们这个城市,难堪的排队现象已多年不见了。现在,一天24小时,一年四季,什么都不缺了。比如说,你要液化气吗?有公司一天24小时派人送气,用户一个电话,随要随到。你要吃豆腐吗?那卖豆腐的小贩整天在街上转悠,那甜甜的“卖豆腐,卖豆腐”的叫卖声,使人听了格外舒畅。

舅舅的三次“大胆”

湖北省老河口市易丰伟:70年代初,舅舅一大家子人,加上地处贫困山区,家家穷得几乎揭不开锅。有一天,他试着把树上的柿子提到集市上去换点油盐钱,结果被工作队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抓住,批了好一阵子。

农村实行“大包干”后,许多人家的劳力在干完田里活的同时干起了小买卖。舅舅在家闲着不敢动。眼看别人腰包鼓起来,他急了,心想,求安逸受穷,不如豁出去干。

舅舅的第一次“大胆”是奔忙于山区与集镇之间,贩藕、芝麻、牛、猪,两年工夫,他腰里有了几个钱,也摸到了一点经商的门道,创办一家农工商公司。他起早贪黑忙购货抓销售,两年赚了不少。

舅舅的第二次“大胆”是在1986年,他决定把家搬在集镇住,一心一意做生意。他的想法遭到外祖父的反对,舅舅说:“现在政府让我们富,还有啥顾虑?”

1992年,舅舅干个体的劲头更足了。他说,只要守法经营,按时缴税,有啥不好。年底,舅舅被镇上评为先进个体户,并四处散发他的致富典型材料,他风光得合不拢嘴。

去年,已50多岁的舅舅有了第三次“大胆”。他认为,小镇范围小,不利于扩大经营规模。于是,他投资10万元在市区买一块地皮,又投资50万元办起一家批发中心,扩充了经营项目。秋天,他回到村子同村干部商定,准备投资20万元开发100亩荒地,办农业庄园。他毫不掩饰心中的“秘密”——有生之年要当更大的富翁。

算命先生改行

福建省苏何赖:古竹乡是福建省有名的穷乡。过去,为了维持生活,有相当一批农民离开贫瘠的土地去当算命先生。他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奔走于南靖、平和、大埔、龙岩、上杭等地。由于他们善于察颜观色随机应变,不但“闯”出了“名气”,也小有收入,相比之下成为当时贫困农民羡慕的对象。

然而近年来,古竹乡的农民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大搞山地开发,大力发展西红柿、浸水梨、黄旦茶、西瓜等名牌特产,走上了富裕道路。不少曾经被算命先生断定一辈子受穷的农民,竟一跃而富甲一方,年收入10多万元,在“算命队伍”中产生巨大震动。

坪洋村的苏永福、苏华堂,高南村的江宇耿等一批“神算”,率先转变观念,从银行取出积攒多年的存款,扛着锄头上山种果树。他们还虚心向左邻右舍求教,积极参加乡文化技校的技术培训,订阅《福建科技报》、《中国果树》等报纸杂志,认真钻研,使果树长得又快又好。

如今,苏永福、苏华堂、江宇耿等人的果园已进入挂果期,他们每年纯收入已达到万元以上。在他们的影响下,该乡又有一批算命先生纷纷改行上山去种果树。

未完待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