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9月25日
头版
01

数量最多历时最长全国罕见

长安县发现梁氏家藏清代十五道圣旨

清初著名的高级将领梁化凤的11世孙梁纬华,近日在西安展示了梁氏家族珍藏二、三百年,从顺治到光绪历经七代皇帝的15道圣旨,还有皇帝诰命文、御祭文碑刻二件,以及当时的画像、诗词,墓志等大量文物。专家认为,这是陕西迄今已知由一个家族保存的数量最多、历时最长的皇帝制诰体文献,在全国亦属罕见。

记者近日由西安铁路信号厂退休工程师梁纬华陪同,到长安县灵沼乡小丰村老家村中看到了这批珍藏。这位66岁老人从80年代末就开始收集整理梁氏家族的文献资料。他介绍说,先祖梁化凤,是长安县灵沼乡小丰村人,生于明末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在清顺治三年(1646年)25岁考取了武科进士,后成为顺治的高级将领。他在主持军务之余还关心百姓生计,在江苏崇明驻军时筑海堤十多里。安徽淮阳水患,他捐米千余石赈灾,并几次捐出俸禄,以助家农桑、教育。他还出资在家乡的沣河上修建普济桥,被后人称之为梁家桥。此人在康熙十年(1671年)去世。康熙帝巡幸西安时,还专门派官员前往祭奠。

梁纬华说,从梁化凤至今370多年,梁家有子孙14代。在清朝世代为官,大多数颇有建树。据不完全统计,有27人做武官,最高任提督,35人做文官,最高任总督。有22人承袭爵位,朝廷命妇30人,其中一品夫人18人。受过清历代皇帝数十次圣旨的诰封,珍藏至今的15道圣旨仅为其中的一部分。

梁纬华随后向记者展示了圣旨,其中十道比较完好。采用提花绫绢制成,宽约30厘米,根据文字多少而长短不一,但均为一次织成,最长的达3.6米。从右方起始,有提花织成的一条头向上、另一条头向下的蟠龙,两龙相拥的中间有“奉天诰命”四个篆字,然后是圣旨全文(汉文),开头均为“奉天承运,皇帝制日:……”文末为皇帝年号及年、月、日,上面加盖汉满文右左并列的“制诰之宝”四个红色大字的皇帝圣旨专用印玺。后面是满文圣旨,文末亦为年号、年、月、日及印玺。由于年代久远,边缘有的略有残损,色泽晦暗,但文字清晰可辨。内容一是对梁化凤及其任职子孙的官职诰封,及其功业褒扬、慰勉;二是对梁化凤父母、祖父母的追封、褒扬;三是对任职者妻子的命妇诰封;四是对其子孙后代的官爵承袭,以示恩宠、勉励。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

除圣旨外,还有顺治皇帝诰封追授梁化凤之父母的刻石圣旨一件,顺治皇帝谕命陕西地方官安葬梁化凤之母的祭文碑一件。

除了上述清代诸帝的制诰体文献外,梁氏后代还珍藏了梁化凤和他两位朝廷诰命一品夫人的巨幅彩绘画像各一幅,每幅长达4.5米,虽历时300多年,色彩依然,形象栩栩如生。另外,梁纬华还出示了梁化凤与张夫人合葬的墓志铭盖拓片,清初名人李楷于康熙三年撰文书写的《灵台篇寄梁大将军》长卷、《重修梁家桥碑记》拓片,光绪十一年户县发布保护梁氏坟茔按章祭祀的布告拓片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

梁纬华从80年代末起,决心搜集梁氏家族的有关文物史料,他遍览典籍野史,并跑书店、访故人、下江南、去巴蜀,广为搜求,整理编印了24万字的史料,供有识之士研究参考。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63岁的研究馆员姜开任认为,梁家所藏圣旨从清初到清末,时间跨度达218年,其数量之多、历时之长,在陕西实属绝无仅有,在全国也很罕见,堪称皇帝制诰体文献的空前发现,加上当时名人诗文及碑刻记载的丰富史料,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为研究清代历史和朝廷诰封制度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下图为有关专家在鉴定梁氏家藏圣旨及有关其他文物。

文/王兆麟 图/贾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