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乡镇企业缘何事故频发
今年1至9月,某县12家乡镇企业接连发生事故,造成6死9伤的惨剧,直接经济损失二百万元。经对企业内部管理和生产经营状况全面了解,发现造成部分乡镇企业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企业负责人片面追求效益、产值,认为只要效益上去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对安全生产问题只做一般性的督促和强调,工作中没有具体落实措施,致使正常的生产劳动失去安全保障,最终酿成事故。
二、安全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有些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过多考虑产值、利税指标的完成,而在安全生产方面却形成了空白,有的即使建立了一些制度,但在具体落实上措施不够得力。有的企业安全机构形同虚设,或人员不到位,或职责不够明确,大多只是用来应付上级部门的安全检查,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出现推脱责任的现象。
三、设备落后,安全设施不配套。有些乡镇企业由于资金匮乏,无力更新设备,致使设备落后老化,超负荷运行使安全保障系数大大降低。有的干脆土法上马,自制设备,不经劳动安全部门检查验收,更不安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埋下了事故隐患。
四、缺乏管理和培训,员工素质普遍较低。乡镇企业的员工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素质较低,再加上录用后没有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安全意识普遍淡薄,有的连起码的安全常识都不懂,生产中不按规程操作的现象较多。在技术人员的使用上,有些企业把关不严,盲目性、随意性较大,使一部分对专业技术一知半解的人占据了技术员或管理人员这个关键岗位,不能发挥对安全生产的技术指导作用和对事故的预见、防范作用。在职工的管理和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短期行为”,仅仅满足于“肯出力,能干活”,管而不严,使一些职工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轻视安全生产的不良作风,成为安全生产的潜在隐患。
据了解,上述情况在乡镇企业中普遍存在。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乡镇企业的元气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樊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