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与隐私
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在全世界被炒得沸沸扬扬。以往在美国,对总统的绯闻、丑闻多在民间流传,但自从60年代初肯尼迪的桃色新闻见诸报端后,总统的隐私便日益公开。在美国,总统虽然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并无完整的个人隐私权。
肯尼迪遇刺后,约翰逊继任总统。记者们在报纸上渲染约翰逊如何一边抽着雪茄烟,一边旁若无人地在白宫大草坪上小便;甚至说他接见外宾时好挖鼻孔,形象如同乡村孩童。通过讽刺、揶揄这位满口乡村俚语的新总统,来表达对肯尼迪的怀念。
与约翰逊相反,尼克松言行谨慎,连新闻发布会这样的公事都宣布取消,他牢记在与肯尼迪竞选总统时与记者交恶而旁落的教训,当上总统后索性把美联社的办公室迁到游泳池边的厕所旁。虽然同新闻界保持距离,但大小报刊还是经常披露他的怪癖,到头他还是毁在记者们的手里。
福特当总统时,总统的声誉早已被尼克松弄得污秽不堪。为挡住新闻界的唇枪舌剑,他韬光养晦,不惜贬损自我,承认自己平庸无能,却为记者增加了攻击他的凭据,说他的大脑因为打橄榄球时受伤而变得愚蠢。
卡特总统人主白宫后,其卖花生的农场主出身和妻子当过助浴女工的经历都成为新闻界嘲弄的话题。而对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记者们则常在其学历和文化水平上大作文章。
在极力标榜人权自由的美国,总统个人的部分人权却反而得不到尊重。难怪有人说,美国总统的个人人权史的隐私权一章,整个儿是部“辛酸血泪史”。
极其珍视个人隐私权的美国民众,对新闻媒体此种行为并非人人赞同。当克林顿绯闻案被炒得炙手可热之时,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的对总统的高支持率即证明了这一点。60%以上的美国人认为,民众无需了解总统的私生活和婚外情,甚至对媒体炒作这样的新闻很反感,因为“老百姓想知道的是政府的公务”。(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