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1月20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张利军再倡’99国际“男人节” 因特网,让人喜欢让人忧 透视罪恶的高利贷 上任演说 杨凌水运中心土方竣工 外星女孩五岁了!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因特网,让人喜欢让人忧

□文/肖琳益 王智勋

因特网在全球风头正足,上网已成为许多电脑发烧友极为推崇的时尚。我国的网民队伍急速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1998年6月30日,我国网上用户已达117.5万,比年初的67万净增50.5万,增幅为75%;上网计算机54.2万台,比年初增长64%。

因特网正在渐渐把我们的生活“一网打尽”。网上的内容五花八门,几乎是无所不包。而那些兴致勃勃的“网虫”们,最为感兴趣的是多种网上功能。

电脑上网使喜欢交际的人又多了一种交友的方式。不管身在何处,网上成员的交流和沟通就像和邻居打招呼一样方便。方便快捷的电子邮件使网上的祝福格外令人感动。电子游戏是你和你的朋友休闲时的好伙伴;如果你再装上一个网上摄影机,你的亲友就可以通过上网目睹你的日常起居。当然,最常见的还是通过键盘和朋友聊天,通过来回打字的方式进行交谈,随时随地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发表自己的“高论”。

电子邮件是一种快速的通信方式,通过电子邮件一般可以在几分钟内将信件或文稿快速地传到收件人那里,不论国内还是海外,比传真还要方便、迅速,且费用低得多。电子邮件不在乎收件人在不在,收件人可以在任何时候收阅电子邮件。

电脑网络上有广播电台、电子报纸和联机新闻服务机构,各种主要的出版社和报刊电视新闻在网络都有一席之地,通过网络新闻栏目可以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新闻,这些新闻是滚动的,很多专栏新闻一小时就更换一次。通过网络新闻收集信息是最有效的,只要用户提出要求,服务机构就会扫描所有的新闻,把相关专题的全部资料送到一个文件夹中供用户查询。

家庭上网以后,就可以坐在家中炒股,享受与大户同样的待遇,并且可以在自己选择的任一地点进行股票交易。除了股票的买卖委托,还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技术性分析,查询个股资料,查看最新的证券信息和新闻。传递速度之快,资料更新之及时,令人不敢想象。网上炒股的好处,不仅可以以迅捷的速度获取信息,还可免奔波之劳和拥挤之苦。

因特网的一种最广泛用途就是装卸网上的信息,这为收集和采用信息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途径。有的信息卸下是无偿的,有的则要付一定的费用。因特网上的信息通常可以无限制地卸下。

随着精明的商家把商品的经营和服务搬上因特网,网络商场、网上书店、网上售票、网上旅行社等经营和服务等全新的信息把传统的一些方式刷新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被压缩成网上的一瞬。通过上网,可以在全面比较自己选择的信息后再作决定,坐在家中就可以货比千家。网上采购物品、购买书籍、预定机票、预约旅行社,享受的绝大部分都是上门服务,确实让人开心。

网上看病也逐渐被一些专家看好。前不久,一个出生只有30多天的婴儿在西安享受了一种特殊的诊断。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杨翠博士,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白克每教授一起,通过中国医学互联网对他进行一次成功的网络会诊。当时在现场观看的美国驻华使馆医务专员对此称赞不已。一些罕见的疑难杂症,因为即时上网求医,而得到有效治疗。网上求诊开辟了“救死扶伤”的新思路。

然而,应该看到,随着网络的无节制延伸、网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先是侵权问题,在网络上,不少网上书屋收录了钱钟书、王蒙、王小波、刘震云、余秋雨、张抗抗等当代知名作家的作品,从《刹那芳华》、《白罂粟》直到《马家军调查》,苏童、王朔等人的作品几乎全被“一网打尽”。在一个著名的网上书屋里,曾赫然打出“应金庸版权代理人的要求,其小说从本网站删除”,而内地的作家中,只有上海的陈村在自己的一篇随笔前加上了一则简短声明,称该文章经授权在网上发表,但作者仍保留版权。但鉴于有关法规对因特网上的版权纠纷尚无严密界定,有关作家和出版界人士呼吁全体网民和网上工作者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还有一些网上的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犯罪的程度了。据警方人士分析,目前网上违法犯罪主要有四类,即:“逆流”、“黄潮”、“黑客”、“蛀虫”。具体地说,“逆流”就是境内外反动势力利用因特网进行反动渗透;“黄潮”是指通过网络闲聊色情话题,交换裸体照片,剪贴黄色影片的镜头等方式大肆传播黄色淫秽信息;“黑客”是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的人员;而“蛀虫”则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牟取非法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网络犯罪给执法部门带来崭新的课题。在我国,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保护工作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1994年,国务院以147号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网格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并与同年12月30日起在全国施行,1997年的新《刑法》还首次将“计算机犯罪”收入国家法典,从而为打击计算机违法犯罪提供了法律法规。

一些法学专家认为,依法治网十分必要且任重道远。但他们也同时指出,网络的法制化最终要达到平等、宽容和自律的境界。这就是说,要建立一个“干净”的互联网,不仅需要法律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还需要网络中的每个人的自律和自重,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网络化生存为人们带来的高度文明和真正意义的自由。

另外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展,所谓的“因特网综合症”也在一些“网虫”身上发生了。他们从不离开计算机,在他们的心目中,网络是至高无上的。特别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些“网虫”可以没有家庭,可以辞去满意的工作,可以抛弃身边的亲人,甚至可以按照网上的旨意去自杀,但他们绝不能没有网络。虽然这种因网痴迷症(IAD)在国外较为常见,但国内也已有不少对网络“一往情深”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甚至发展到为了上网而放弃上学。据国内的一些媒体透露,著名作家徐迟的自杀,就与上网过度从而被网上的一些不良的信息所惑有关。为此,专家劝告那些正在学业中的学生和情绪不稳定的人们少上网或不上网。同时有人认为,公共舆论应加强对因特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使用因特网。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以因特网为代表的高速信息公路正在向我们走来,互联网正在悄然介入人们的生活,并以其特有的冲击力,在对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