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陲“历险”记
文/冰川
西北边陲,有一个地方。这里群山竞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人称“地球第三极”。昔日世界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驼队到此考察,几乎全军覆没。今年秋天,笔者来到这里采访,一系列“历险”,让人心惊胆寒。
人蚊大战
北湾地处祖国最西北部,我国唯一一条通往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流经这里,据资料记载,北湾是世界四大蚊虫聚集地之一,蚊子多得令昆虫学家都难以想象。尽管来前就听说过“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北湾的蚊子一把抓”的民谚,但大家都没当回事,哪知同它们刚一接触,就让人吓了一跳。
那天行进途中,战士小王要到红柳丛中解手。刚进去不久,他带的那条大狼狗,就发出了尖利的嚎叫,接着他也惊叫起来。“怎么了?”笔者和几个战士跳下越野车急切地询问。只见小王挥舞双手,不停地朝身上乱打。走近一看,才发现他身上从脚踝到头顶扑上来黑乎乎一层蚊子。小伙子事后说,他顿时就觉得像有无数的蜇刺在扎着他,虽不疼但奇痒难忍。片刻间,天空骤然变暗,黑压压的蚊子漫天飞。一大群蚊子向我们几个下车的人猛扑而来,几千只蚊子围攻一个人,直向口腔、耳朵、鼻孔里钻。大家哪见过这阵势,就“手舞足蹈”地拼命和蚊子展开了搏斗,也许是这种凶残的小动物饥渴至极,结果越战越勇,越打越多。“快撤,往车里钻!”笔者提醒。“我掩护”班长小杜自告奋勇。他已退至车门,手抓作训服拼命扑打,蚊子穷凶极恶地向他只穿背心的近乎赤裸的上身猛攻。小伙子气得哇哇直叫。眨眼间,成千上万只蚊子恰似一团愤怒的黑云,卷裹了整辆小车。初战结束,令人感到解恨的是,关进车内的几个蚊子,被战士打死捏得粉碎。出人意料,这些凶残的家伙个个都是一包血。好可怕!
第二天进行测绘作业时更惨,20多分钟下来,战士们浑身上下被蚊子叮起了数不清的疙瘩,有的脸上肿得像发面馒头。据附近边防站的官兵介绍,蚊子形成“蚊墙”,10米外看不见人。今年,该地区不但有马、牛、猪等被毒性极大的蚊子叮死,有两个人若不是抢救及时,也差点被蚊子叮死。这里人上厕所的方法更特别:先要点一堆废纸,扔到便池下,然后再“快速作业”,方能解“水火之急”;他们打篮球更怪:每次比赛不仅不能甩开膀子,还要穿厚衣服“全副武装”,然后再在球场四周点几堆大大的烽烟。这种在烟熏火燎中的球赛,恐怕在全世界也“仅此一家”。
为对付毒蚊的凶猛进攻,战士们想出了一个“立体防御”的高招。头戴自制的纱布防蚊帽,身穿厚军衣或雨衣,脚穿线袜和高腰胶鞋,再在身上撒上防蚊油,真是“武装到了牙齿”。可是,纱布防蚊罩却防不了蚊子。纱布因为孔大,飞进防蚊罩的蚊子困兽犹斗,更加凶猛厉害,众人马上又换用纱巾作防蚊罩,戴上就象电影里的“蒙面大侠”。但妨碍视线,影响测量。后来大家横下一条心,去掉了纱巾,“交替掩护”强行作业,但过几分钟测完一个点后,脸上、颈部、胳膊已被叮满红斑,奇痒无比,一搔就起一片水泡。
“火攻!”不知谁想了原始的火攻方法。这一招才熏得蚊子兵败如山倒。
夜遇群狼
西北狼的凶残是出了名的,做梦都没想到,我和士兵们竟会和这些家伙相遇。那天,我们在旷野上安营扎寨准备过夜。“狼!”刚搭好帐篷,小战士李玉林一声令人不寒而栗的惊叫,使大家顿时紧张起来。果然,只见十几只大灰狼蹲在20米开外,眼睛发出阴森森的绿光。这时天已黑透,大伙赶紧准备刀棒,准备展开一场厮杀。
随着几声令人恐怖的吼叫,荒野上又有无数小小的“绿灯”在移动,从四面八方向这边汇聚,“糟了!”我暗暗叫苦,心想刚才那叫声,肯定是狼在呼叫同类。夜晚陷入饿狼的包围,眼看要陷入灭顶之灾了。
几个战士先是惊呆了,接着又急中生智,立即点燃了事先准备好的柴禾。火烧起来了,出人意料的是狼并不害怕,反而越来越多,黑压压的一片,呈半圆形把我们包围在中间。
这些狼就象打了吗啡似的,或立或蹲,或急不可奈地走动。尽管随时准备扑过来衔颈咬杀,但始终不敢轻易发起进攻。似乎在寻找有利时机。我和士兵们也不敢有半点懈怠,个个手握棍棒,警惕地注视着狼群的举动。
塞外漫长的寒夜实在难熬,加上一天的劳累,后半夜人们渐渐疲惫不堪。再看那幽灵般的四周转悠的狼群,仍没有撤退的迹象,让人焦虑异常。事后据驻扎在这一带的哨所官兵讲,今年9月,依谷齐卡哨所战士刘明林到荒草滩上放羊,羊群刚吃了一会草,七八只野狼就凶残地扑了过来,自古擒贼先擒王,刘明林举起木棍,照准头狼的脑袋就是一棍。没想到头狼的眼睛连眨都不眨,一步窜上去,死死咬往头羊的脖子不放。小刘拼命反击,棍子打断了就用石头砸,苦战了10多分钟,仍没有打退狼群的进攻,只得跑回哨所求救。没想到等救援分队上来时,羊群已被狼吃了大半。
原野上寒风呼叫,野狼不时发出嚎叫,令人毛骨悚然。凌晨4时许,柴禾快烧完了,狼怕火,火灭了它们就会立即发起进攻,气氛马上又紧张起来。关键时刻,4名测绘兵自愿组成“敢死队”,点着火把绕过狼群去找柴禾。4人提着两把铁锹,找了40多分钟才发现一棵枯树,这才解了燃眉之急。就这样直到东方泛白,可怕的“野狼部队”才逐渐散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