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趣话结婚证
我国现存最早的结婚证为台湾一位名叫朱锦诚的人,所保存的一套清代《乾坤书》。乾,即乾造,指婚姻中的男方;坤,即坤造,指婚姻中的女方,在《八卦》里,“乾坤”喻指夫妻。该《乾坤书》分为“乾书”和“坤书”两部分,前者是男方写给女方的凭证,写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后者为女方写给男方的凭证,写于清光绪四年(1878)。《乾坤书》的封面是用硬纸板粘合而成,外面用彩色纸做装饰,封面背后贴有红色条格笺纸,上书吉祥语句。
民国以来的结婚证书是单页奖状形式的,四周镶有花边,上书男、女双方的姓名、年龄、籍贯并加盖私章,下有证婚人、主婚人、介绍人(一般为2人)姓名并章。另有集《诗经》句对联一副: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荣。”大有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的味道。
解放后50年代的结婚证书,系大张单页,足有四开报纸那样大。四周饰以麦穗、玉米、蜜蜂、蝴蝶等图案,一派祥和、喜庆和丰收气象。两边印着“互敬互爱和睦团结,同心协力劳动生产”的语句。当年不少青年男女经自由恋爱后,就是捧着这大红证书,和自己意中人一道满怀喜悦地走进新生活的。
“文革”时期的结婚证,则染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一张小开本的红色卡片,上方刻着毛泽东图像,下面是“最高指示”,其版式给人以“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一桩”的感觉。为了贯彻“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指示精神,有的结婚证上印有“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语录;有的则印上“世界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的教导;有的结婚证还把《宪法》中,关于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有关条款印在上边。值得提及的是,后来结婚证书上还出现了“计划生育”的词语,这和解放前“儿孙满堂”的祝语,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今的结婚证书,由政府统一印制,系红色软面小本子。封面有烫金国徽图案,封面背后是盖的民政部结婚证件管理专用章。内文有男、女照片及各自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后面是发证机关(县级民政局)名称,并盖有省民政厅婚姻登记专用章,末为发证日期。各页有彩色花边,并印有喜字、凤凰图案等,印制精美;喜庆大方,已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 (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