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10日
劳动者
03

留一点耻辱感

□文/梁荫

一个商行老板,通过多种手法,一次又一次地偷税漏税,不以为耻,反觉得自己有“能耐”;一个靠坑蒙拐骗发了财的人,一日“衣锦”还乡,一些不明真相的乡党簇拥他,他也毫无愧色地大谈开了他的“发财经”;一个读书仅到初中,连封信都写不完整的人,居然逢人便说写文章是他的强项,经常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文章;一个因嫖娼而被公安干警拘审,在写了检查后被领回的某单位领导,第二天上午,像没事似的在员工大会上大讲他的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八大措施”……所有这些听起来像是在讲魔鬼的故事,可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事。一些人寡廉鲜耻、荣辱颠倒到了这般地步,真让人不得不发几声感慨了。

知耻,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道德规范,大概连小学一年级学生都懂得。出外看电影、在家看电视,只要故事中某个角色出来作祟,孩子们便会天真地“提醒”大人:“看!坏人来了!”而孩子们一旦做错了事,自己首先就脸红了起来。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更以寡廉鲜耻为首恶,一个人如果被周围舆论贬斥为“无耻”,恐怕就很难站立于人群之中了。《礼记·中庸》讲:“知耻近乎勇。”寡廉鲜耻,遭人唾弃。而知耻、明耻、留一点耻辱感,不仅能使人远离无耻,而且会使人变得勇敢无畏。几年前的一位同事,不甘于机关的闲逸,毅然辞职回乡,带领全村人战天斗地。几年过去,家乡面貌确实有了改观,他也很感欣慰。这时,县上组织各乡带头人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看到人家已接近小康水平的幸福景象,他感到羞愧了。回村后,他对照人家结合本村实际,重作规划,带领全村人更加努力拼搏,终于使村子彻底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次到车站看到挤满要离开兰考去谋生路的农民,羞愧难当,就是知耻。他发愤图强,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终于改变了兰考的面貌。所以,知耻才能促人奋进。奉劝那些寡廉鲜耻、荣辱颠倒者,如果还想站在人的行列,那就请你留一点耻辱感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