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16日
头版
01

生命禁区的拼搏

——水电三局五处建设西藏甲岗电站记事

在藏北这个充满神秘、艰险、荒凉的广袤荒原上,水电三局人仅用了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就在海拔4800米的生命禁区,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优质水电工程——西藏甲岗水电站,给贫困落后的藏族同胞送去了光明和希望。

那是1995年底,中国水电三局与西藏电建公司联合成立了西藏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并拿到了西藏甲岗水电站的承建权。工程局领导经过再三考虑,将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打的恶仗交给了五处。1996年的元月,零下30度的严寒,藏北高原千里冰封,狂风卷起千堆雪,也没有挡住五处先遣队向甲岗水电站工地进军的决心。大年初一,就在家人团聚、举国欢度春节之时,五处的职工在海拔4800米的雪域高原上炸响挑战性的开工炮。

科学证明:在缺氧50%的藏北高原,如果一个人静静地躺着不动,他的心脏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内地一个搬运工人一天的劳动付出。严重缺氧,强烈的紫外线和高原反应,使所有参战者头疼、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流鼻血、嘴唇干裂发紫发青,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们喘着大气,每天作业12个小时以上。累了,气憋得实在受不了或病倒了,就吸几口氧气或打一瓶吊针再干。

千难万难,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不难。五处的6名处级干部中就有4名带队进藏。处长兼项目经理陈军已年过半百,是进藏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不但动过手术,还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在工地上,有好几次他挂着吊针躺在床上用报话机指挥生产。处党委书记江德佩,刚进工地那五个月因高原反应睡不着觉,他竟吃下100多片安眠药。为了保证工地的物资供应,他往返拉萨7趟,缩卷在卡车里过夜30多个。副处长兼项目常务副经理韩邦亮,每天安排好施工生产之后,就和工人一起抡大锤、掏炮眼、抱震捣器,人累瘦了,人高马大的他竟掉了30斤肉。当欢庆截流胜利的时刻,他象一堵墙一样倒下了,被送进了西藏人民医院。曾有一度,工程资金吃紧,五处职工情愿五个月不要工资,凑起钱来购买施工火烧眉毛的急需材料,而远在陕西安康基地的下岗妻子和年迈的老母却急切地等着寄钱呢……每谈及此事,西藏电力厅副厅长白玛朗杰总是动情地说:“我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职工队伍啊!”

别看这里风刮石头跑,满山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可到了夏季,老天爷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儿还是蓝天白云,倾刻间就暴雨如注或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常常洪水肆虐、泛滥成灾。怎样才能确保工程安全渡汛呢?和江河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汉子们,不谋而合地提出并确定,把一期围堰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高1.4米。在日后的时间里,藏北高原又连降暴雨,狂骜不羁的江水象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但甲岗电站工程却安然无恙,各部位施工照常进行。

“藏北冬季没有施工的先例,但我们也要闯出一条路子来!”五处职工如是说,闯,并不是蛮干,而是以科学为先导,采用保温模板新工艺浇筑混凝,土,不但保证了工程进展,也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今年9月中旬,由国家经贸委等20多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将甲岗水电站工程质量评为优良等级。西藏电力厅副厅长白玛朗杰称道:“甲岗水电站是个样板工程!水电三局人在藏北高原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马世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