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两省重点工程系列宣传
昔日大禹治水 今朝千兵锁洪
一来自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治理渭洛河工程的报告
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是一个以防汛保安为中心,含有水利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勘测设计、水文测验等业务的省属库区专管机构。下属华阴、华县、大荔、渭南4个河务局,以及库区工程局、水文资源局、勘测设计院等7个单位。并负责咸阳市渭城区、秦都区、西安、高陵、临潼5个渭河管理站的业务管理工作。局机关设工管科、水政科等10个职能科室,在职职工600余人。
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洛河下游治理工程是我省“九五”期间重点水利工程之一,该工程近期(2000年前)治理任务是提高渭河下游和南山支流尾闾的防汛能力,增加“二华”夹槽地带的排涝能力。
作为该项工程的主要建设单位,自1997年底开工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省三管局党政得力的举措及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下,使工程建设在全省防洪工程建设的三大主战场中,开创了开工最早,力度最大,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四个之最,使渭河河势得到初步控制,为关中东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创造了条件。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治理黄河的重大举措。凡事百利必有一害。由于水库的建成运用,给我省渭、洛河下游不畅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泥沙淤积,河库抬高,泄洪能力降低,排水等诸多问题。渭、洛河下游地区是我省精华地区之一,为了减轻三门峡水库对该地区带来的不良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库区经济发展。省三管局自80年代初开始,即对渭、洛河地区进行规划编制,先后编制了《渭河下游河道整治规划》、《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洛河下游八年(1983——1990)治理规划》、《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洛河下游治理规划》等,并组织邀请国家有关部门及专家,对该项目进行单项工程规划编制。10余年来,特别是编制规划以来,局领导及专家们,冒酷暑、战严寒,连续几个春节没和家人团聚,加班加点,搞设计,编规划,他们跑西安、赴北京、走郑州,向党委、国家计委、水利部多次汇报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情况,精心编制并不断完善治理规划。1996年5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将渭、洛河下游治理项目列入国家“九五”规划,实现了库区人民多年的夙愿。
库区渭、洛河下游治理工程是陕西省列入国家“九五”规划的唯一一项重点水利工程,也是库区人民盼望已久的工程,作为该项工程的建设单位之一,省三管局党政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全局上下围绕“规划实施”工作,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全方位为工程建设服务。并拿出了得力举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建设管理力量。在原渭洛河治理项目办公室基础上,重新调整班子,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刘恒福、常务副局长蒋建军、副局长郭岗为总负责的渭、洛河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和新的建设办公室,并增设相关职能部门,改建了组织领导机构。二是对建设项目逐级分解,突出工期和质量,层层签订合同书和责任状,层层抓好落实;三是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强化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快进度,提高效益,首创下了一周内完成征迁任务和两日内确保六处河道工程开工的速度。四是严格规范施工,坚持“三项制度”,规范监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五是搞好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树文明工地,干样板工程。六是加强工作作风,搞好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服从和服务于工程建设。
为了加快工程建设实施步伐,干部职工常常加班加点,超常运作。与此同时,他们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还采取将实施项目,由局领导包片负责,包项实施,确保了“包征迁、包进度、包质量”的要求。他们还狠抓职工培训,选送23名业务骨干先后参加了国家计委举办的建设项目负责人培训班,水利部举办的管理工程师培训班等。96、97年度又引进大中专学生35名,其中大学本科20名,建立实施“内培外引”的方针,为实现工程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根据渭洛河治理规划实施的批复要求,近期渭洛河治理工程必须在2000年完成,尤其是今年“三江”遭受特大洪水之后,中央下定决心加大了水利基础建设投资,渭洛河工程工期也因此提前到1999年底。面对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的现状。省三管局从局系统抽调人才,再次充实了渭洛河治理工程建设办公室,使建设办由7人扩充到19人,组建成的计划、工程、综合三个科室,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井然有序,有声有色。
在计划管理方面,他们从对库区人民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力争做到管好、用好每一分钱,对担负工程设计的库区勘测设计院提出了精心设计,高速高质出精品的要求,局领导跑省厅、上党委、赴计委,从前期准备工作到实施阶段毫不松懈,就连前往途中也要反复改审有关材料。具体实施工作中更是一丝不苟。合同管理愈来愈成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局建办吸取了省内几大工程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国家小浪底、三峡工程的好经验,制定出符合国家规范的渭洛河工程合同文本,具体规定了变更、违约、质量等问题的处理办法,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管理方面,他们提出了“干一处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响亮口号。首先,从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人手,先后制定了《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设计变更制度》、《工程质量测试技术要求》、《技术资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工程施工管理的职责、技术保障体系,工程建设联席会议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施工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奠定了基础;其次,狠抓质量管理,树立强化“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严格执行“三项制度”,从设计、施工、监理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管理措施。制定了《渭洛河治理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出现不合格工程立即返工,决不手软;再次,他们竭尽全力做好土地征迁工作,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库区河道工程由于在征地款及单价上与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差异,给工程实施造成了严重影响,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力量,在短短7天之内完成了7局9处工程的土地征迁任务,为所有工程按期开工创造了条件。
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在“勤政务实、团结奋进、超前思维、超常发展”的作风下,不仅使自身居于省水利系统先进单位行列,而且夺得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连续3年获得厅系统先进单位称号;夺得省水利行业“爱水杯”殊荣和“全国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全国水利工程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先后获得水利系统“人才开发先进单位”、“科教先进单位”、省“扶贫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称号。最近又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刘军 张广林)
图片说明;
左上:书记刘恒福
左下:常务副局长蒋建军
右上:陕西三门峡库区的岁岁安澜,关系着140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牵连着各级领导的心。
左中:为确保库区人民安居乐业,渭洛河治理方案的勘测、规划、设计倾注了许多水利专家的大量心血。
右中:栉风沐雨铸丰碑。经过省三管局数十年的治理,陕西三门峡库区现已建成堤防178公里,河道整治工程56处,坝垛1078座,排水沟120公里,排水站12座,装机2764千瓦,南山支流水库5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