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08日
生活广场
02

淡化考分是明智之举

口文/沈育国沈光芹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衡量孩子成绩的好坏,一般都是看他的考试分数。但如果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那就错了。

分数只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局部。分数本来是变化的、发展的,如把分数看成是绝对的,那么这种僵化的观念定会给孩子带来深重的灾难。有的教师把学生每次考后的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公布,还将90分以上的分数以红笔,不及格的分数用黑笔,以达到“鲜明对比”。有的家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高分的,大奖特奖;低分的,棍棒相加。有关专家研究证明,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不但不能激起孩子的进取心,反而容易引发孩子自卑、厌学甚至是逆反心理,结果使成绩更加滑坡。

国家总督学柳斌指出:“分数可以而且也应当是学生的隐私,完全不必要采取张榜公布或通报的形式公之于众。”对于孩子的考分,教师和家长都应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另外,看待孩子的考分,不要只看高低,更不应去与别的孩子相比,关键要看他进步与否,哪怕是分数很低,只要比以前有所进步,就要予以表扬和鼓励。就是这次考砸了,也应心平气和地帮他找原因,好好安慰他。孩子将来能否成才,并不能完全根据他现在的考分高低。郭沫若上小学时成绩并不好,他的修身课不及格,后来却成为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语文课不及格,后来却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如果他的父母把分数看死了,也来个棍棒相加,不就把一个伟大的文豪打没了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