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黄土地泼洒秀色
——记书坛“十大才女”之一石瑞芳齐连声
石瑞芳是我省著名书法家石宪章之女。谁能想到,这个名门闺秀,竟如此衣着无华,言谈淡雅,交人随和。如今,她头顶上镶嵌一顶顶桂冠。她不仅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而且还是省青年书协副主席、省高校书协副秘书长、西安市书法协会副秘书长。
与往日的许多青少年一样,瑞芳的童年是苦涩的,因而从步人艺术生涯的那天起,就饱受了磨练。儿时,借住的小楼阁一贫如洗,习字的笔墨,也都是母亲从指头缝里抠出来的。特别是在那让人们发疯的年代,石宪章先生也难以如意,只得当了一名临时搬运工。她在结婚后的数年里,租的民房,看房东的眉高眼低。石瑞芳正是在这般环境中一步步成长的。
酷爱书法,师承家训的瑞芳,从7岁起,就在父亲的严格指教下,练习颜体楷书。幼年的临习,一上手是端严正规,中缝运笔的《多宝塔》,其中所显露的恢宏气势与父亲那酣畅淋漓的精品,有一种心灵的沟通。她读帖、习帖、一下子就沉醉了三四年。到11岁时,她的作品就在西安市少儿书法展览中脱颖而出。
石瑞芳师古人、师今人、师传统、师造化,不断丰富自己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功底。颇具悟性的她,伴着年龄的增长,从《东方画赞》、《勤礼碑》、《麻姑仙坛碑》,到《颜家庙书》、《告身帖》,使她悟到了颜体的丰力多筋、深厚凝重。在此基础上,她选择了《祭侄帖》、《兰亭序》,怀素的草书,黄庭坚的松风阁及米芾的蜀素帖、魏碑、王铎的字帖,她不知临摹了多少遍。从而在渊源篆隶的探索中结合颜书的功力,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和创新的灵性。
步入24个青春年华后,瑞芳的艺术成果也进入了丰收的季节。1987年和1991年悬挂于西安大南门、大西门古城门洞上的巨幅对联,就出自她的手笔。1987年,她随着书画代表团赴老山前线慰问,受到将士们的称赞。一位将军特意题诗:“长安石瑞芳,笔落惊老山;一挥千钧力,堂堂男儿气。”她应邀为岐山县五丈原诸葛庙、佳县白云观、河南开封翰墨园、湖北汨罗江屈原碑林等多处名胜游览景地,镌刻碑石或书写碑匾。1992年,她与其他四位青年书画家一起,在陕西美术家画廊举办了《黄土翰墨五人展》;1993年与父亲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书法展;1994年,又与父亲一起在陕西美术馆举办了大型书法汇报展,受到了田纪云、王光英、高占祥等人的高度赞赏。
在国内外书法展览和大赛中的获奖上,也是众多青年书法家难以比拟的。她相继在全国青春杯、中国当代书法精品展评、祝尔康国际书画大赛、’95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书画大赛等高档次活动中,均获得了大奖。并且在1996年全国“大庆杯”书法大赛中被评为“全国十大才女”(之一);1996年,被陕西省授予“陕西省十杰青年书法家”(之一)称号。她的重大成绩,也多次被中央和省级数十家新闻媒体作过报道。这几年,她的作品和人物介绍,还被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人物年鉴》、《中国文艺家传集》、《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近十家国内外专著。其作品多次被有关部门作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同时还被国内一些大型博物馆和日本、美国、新加坡及港台等地收藏。
作为一个书法家,她时常参加社会活动,积极为社会多作贡献。为抗洪救灾和下岗职工募捐,支持山区教育事业,都少不了她的一份爱心。近几年来,她十分注重培养书法新人,所教学生多数在全国大赛中获奖。仅在1996年全国双龙怀少儿书画大赛中,就有6人获金杯奖、7人获银杯奖、5人获铜牌奖,还有一些学生荣获全国其它赛事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石瑞芳的心血没有白费,她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现在,她被选为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青联常委、西安市文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