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的心理意义及医疗作用
口文/张家勇
做梦是人的一种基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梦对于提高思维和记忆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均有重要作用。
以梦的心理作用看,精神分析学说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个人用来发泄和满足不能为社会习俗所接受的本能欲望与需求的一种方式。所谓梦,乃是在睡眠之中,部分脑机能活动的精神现象。人在睡眠时,大脑皮质中主管判断、推理等高层思考活动的部分休息了,在睡眠中由于检查作用的松懈,白天被压抑的愿望以各种梦的方式伪装起来,逃过检查作用而达到意识中,求得自己的满足。因此,梦有保持人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的作用。
对于梦的医疗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梦可以缓解白天的恐惧和困扰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大诗人歌德就曾说:“人性拥有最佳的能力,随时可以在失望时获得支持。在我的一生里有好几次当我含泪上床后,梦竟能以各种引人的方式安慰我,使我从悲伤中超脱而出,获得次日清晨的轻松愉快”。
从梦的内容看,经常困扰人的难题会出现在梦中。做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情。正如人们能从梦中得到创造性启发一样,梦也可以使人从中得到有益心理健康的启示,通过梦境医治心灵创伤。一些心灵创伤在白天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这是因为白天的思绪已经纠缠在矛盾或敌意之中,产生了情感纠葛。夜晚在梦中,在相对放松的情景中,这些情感纠葛或者以白天不可能的方式得到渲泄,或者以白天想不到的思路被重新思考,结果得到了解决。
梦对生理的变化和生理性疾病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国内外一些资料也曾谈到一些未经证实的说法:有人按照医生嘱咐,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在梦中也会想象自己正在努力与疾病或病灶作斗争,结果是症状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