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抓住机遇扭转危局
纺织市场的不景气对咸阳奥力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原咸阳涤纶纤维厂)的影响是沉重的,到1996年,企业已负债达1.6亿元。企业生产资金匮乏,职工生活十分困难。就在这个时候,以郭兴元为厂长的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咸阳涤纶纤维厂开始了新的不平凡的创业历程。
郭兴元心里明白,要扭转一个企业的命运,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企业领头人,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与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和群体的力量。凡是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他都要先与班子主要成员通气,互相商量。并根据班子成员的情况,因人而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扬长鞭避短,群策群力,为建设一支团结、高效、精干的领导班子打下了基础。
在用人上,郭兴元知人善用,不拘一格,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大胆启用业务精、素质高的年轻干部进入集团董事会,使班子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同时制定了厂级干部工作标准,落实了工作责任,对主管生产、经营工作的行政副职实行风险抵押,收入与生产经营指标挂钩,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工作责任心。
在具体的工作中,郭兴元首先身先士卒,向我看齐,自觉用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勤政廉政,为班子成员做好表率。在各种公务和经营活动中,他严格把关,决不乱花企业一分钱,不摆阔、不露富,被称为“抠门”厂长。1997年在南韩考察新工艺时,他往返只有5天时间,谢绝了对方安排的旅游活动,考察完成后就踏上了归途。在他的带领下,几年来,班子其他成员都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广大职工带了好头。
在解决班子问题的基础上,面对企业严峻的现实,郭兴元认为,只有全力拼搏、抓机遇、抢时间、才能挽回损失,扭转不利局面。1997年国务院10号文件下发后,他抓住咸阳市被列入“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这一机遇,超前决策,提出了联营兼并,依靠优势企业发展的新思路,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不分白天和晚上,先后考察、调研了4个优势企业,在调查研究、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很快与咸阳偏转集团公司达成兼并协议,充分利用政策成功地并入了偏转集团,甩掉了沉重的包袱,盘活了存量资产,为企业发展取得了关键性的一步。
199年,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以及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他们又提出了“一企多制,分块搞活”的总体思路,按生产线组建了两个股份合作公司、两个有限公司,全厂整体改制设立集团公司,使企业从单一的国有投资主体向投资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初步筑起了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
在企业管理方面,他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工作力度,使企业内部管理蒸蒸日上。他提出了“远学邯钢降成本,近学偏转抓管理”的口号。引进了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严格制定了中层以上干部工作标准,对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生产组织进行了三次大的整顿,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他还对生产系统实行了风险抵押、指标桂钩机制,确保了生产任务的完成。1997年完成生产计划的119.6%,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1.2万元。1998年完成生产计划的100.3%,使企业逐步摆脱困境,走上效益之路。1997年产销率达到102%,199睥达到102%,两年累计实现利润72万元。
随着企业活力的增强和效益的改善,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也在一天天改善。从1996年至今,郭兴元把职工住房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中,先后在厂内集资建2栋家属楼,使90多户职工喜迁新居,还有一栋家属楼正在修建之中,届时,符合条件的职工将全部有房住。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企业上下呈现出一片团结、文明、祥和的新气象。
由于工作突出,咸阳市委组织部、市国企办,对企业领导进行了全面考察,郭兴元在厂职代会民主评议中,信任票达到100%。班子其他成员信任票也都在95%以上。最近,郭兴元又被陕西省委组织部授予“陕西省国有企业优秀带头人”称号。 (张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