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卷烟厂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
宝鸡卷烟厂是西北地区最的大卷烟生产企业,也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所属大型骨干企业之一。这个与共和国同步发展的老企业,近半个世纪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间,工厂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进取,生产日新月异,成绩辉煌瞩目,固定资产净值由460万元增加到8.6亿元,年产量由不足20万箱增加到近50万箱,年税利由0.5亿元增加到8亿元,20年来累计为国家贡献60亿元。企业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技术装备水平雄踞西北地区烟草行业第一,连续多年保持陕西省利税大户的地位企业的综合效益在全国同行业名列14位。
技改先导后劲足。改革开放以前,企业的设备机械化程度较低,年工人劳动生产率只有11.2万元/人。“七五”以来的十多年来,工厂作为全国卷烟行业技改重点企业,已累计投资7亿多元,引进了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先进卷烟生产设备37台(套),尤其是“九五”期间,企业新增佛克硬盒包装机组、B1、帕西姆高速卷接机组19台(套),并运用了计算机信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单箱税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嘴烟产量由1978年的不足3000箱增加到1998年的40多万箱,增长了130多倍。
产品创优获殊荣。宝烟人坚持名牌兴厂路子,他们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质量理念融入每道工序每个岗位之中,一举通过国家方圆委IS09002质量认证。刘少奇主席赞誉的“金丝猴”不仅夺得了“全国十甲名烟”、“全国名优卷烟”等桂冠,还荣膺罗马尼亚“十大进口香烟”;五种系列的“猴王”跻身“国烟四强”“全国知名品牌”之列;珍品“好猫”一鸣惊人,受到中央军委刘华清副主席的好评,新开发的“威师”被誉为“军品第一烟”;一、二类卷烟“兴庆宫”、“唐都”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下茬立誓拓市场。这不仅是1997年7月吴书诚厂长、李峰书记上任后唱的“重头戏”,更是经过市场洗礼后的2400多名宝烟人达成的共识。数百名精兵强将、几十支促销队伍上东北、进京城、下深圳、驻上海、赴新疆、奔重庆,打了一场场漂亮的市场攻坚战。新班子上任的当年就一举扭转了销售被动局面,订货量增长92%,实现税利6.3亿元,1998年以来,又连续开展“百万大奖回报消费者”、“三百七拓”、“千箱基地万箱县”等促销举措,使宝烟产品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效益翻番创辉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宝烟人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的创业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改为龙头,以效益为目标,不断强化经营管理,改进工艺规程,严格质量标准,调整产品结构,使企业经济效益逐年递增。1984年实现税利首次突破亿元大关,1994年实现税利达4.5亿元。1997年新领导班子围绕两个根本转变,加大改革力度,在思想上、产品上、市场上实现了新突破,当年实现税利6.3亿元,1998年实现税利8亿元,较1978年增长12.7倍,企业步入超常发展的“快车道”。职工生活福利水平有了很大变化。同时,以金雁集团公司代表的多种经营也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目前,已兴办各类经济实体20多个,从业人员近千人,年创产值8000多万元。
精神文明上台阶。宝鸡卷烟厂多年来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的方针,在生产经营取得历史性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工厂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实行与生产经营同规划、同实施、同考核;还设立了十万元的精神文明、岗位学雷锋奖励基金;创办《宝烟报》、电视台、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营造了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开展运动会、健美操比赛、专题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了具有烟草特色的企业文化;开展以“爱祖国、爱宝烟、爱岗位、爱产品”为主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危险就在身边”居安思危教育活动,培育了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四有”职工队伍。工厂连续多年被评为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并荣获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政研会集体工作奖、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烟草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