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儿童食品莫入怪圈
高生平
目前,在城市家庭生活消费中,儿童消费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吃又占去了儿童消费的绝大份额。许多食品开发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生产出各种各样、不同口味的小食品来吸引孩子们的购买欲,使儿童食品空前的丰富多彩,但也出现了几大“怪圈”。
怪圈一:买食品更像是买玩具。生产厂家为了促销,在儿童食品中附赠小玩具已成为“通病”。一些孩子为了得到这些玩具,不断缠着大人为其购买,甚至自己偷钱去买,买玩具成了主要目的,吃反倒退居次席。有些家长甚至认为,既买到吃的又买到玩的,岂不两全其美?实则不然,这类食品往往价格高出成本很多,所赠玩具已算人成本,稍有常识的人不难看出,这是厂家精心设计的一道“消费陷阱”。
怪圈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儿童食品最令人忧虑的是食品的质量问题。据抽样检查:儿童强化食品的合格率只有41.7%,尤其以牛奶、酸奶等饮料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不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严重超标,而且固体含量远小于国家的规定标准,但生产厂家为遮掩其低劣的产品质量,往往采用富丽堂皇的外包装来哗众取宠。
怪圈三:名字起的越来越怪。如今许多儿童食品的名字越来越“洋”,越来越怪,如果不打开包装袋看一看,你根本想像不到,美其名日:“蹦嚓嚓”的一种食品竟然是普通的水果糖;饼干也不再直呼“某某饼干”,而被叫作“甜心”……一个厂家一种名字。
怪圈四:价格高得让人心惊。儿童食品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便是价格高,许多儿童食品虽然内在质量不怎样,由于包装精美,又附赠卡通、机器人、铁轨、手枪等玩具,十分平常的饼干一包卖到三、四元,多则十几元,令一般的工薪阶层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