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3月05日
文体大观
03

无私的鲁迅

口文/昊汉卿

二十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涌现出来的文学家如星汉灿烂。然而正如郁达夫所说:“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

范仲俺在《严先生祠堂记》这篇文章中写下了他对汉代严子陵的崇敬:“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将这句话用于鲁迅先生,实不为过。如果换用颜回评述孔子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来用之于鲁迅先生,则比前者更为贴切。

台湾作家李敖以他那玩世不恭的笔墨把二十世纪几乎所有的有影响的现代文学家都“鸟”遍了,唯独不“鸟”鲁迅。与其说,鲁迅并不因为李敖的不“鸟”而显得伟大,不如说,李敖因为不“鸟”鲁迅而显得明智。

一部《鲁迅全集》,遑遑千万言,这是一座多么巨大的宝藏!不仅显露着卓越的文学天才,而且闪耀着巨大的人格力量的光辉。

这人格力量最突出的特色便是先生的无私。敬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尤其是晚年的文章,登高望远,烛微知著,真力弥漫,纵横无碍,真是痛快淋漓。在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感到鲁迅先生那颗心怀天下、志在大众的博大而深沉的无私精神。鲁迅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以我血荐轩辕。他确实象一头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是血。他是一头清醒的牛!他明明知道自己选择的是怎样的命运,包括最终的结局,但他依然不遗余力地耕作,在中国这块板结的土地上。

鲁迅先生因为把自己置之度外,所以才有真诚而博大的爱心,嫉恶如仇的勇气。当刘和珍、杨德群喋血于段祺瑞政府枪弹之下的时候,当时也有诸多文人教授撰文哀悼,但总显得过于平和冲淡,而鲁迅先生的热血洋溢在字里行间,他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渗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纪念柔石等左联五作家的文章中,鲁迅写下了“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不屈诗句,爱与憎表现得何等鲜明!鲁迅先生对贫苦大众和青年朋友的爱心不同于胡适坐在车上可怜车夫的贵族姿态,也不同于周作人自斟自酌式的个体本位,而是一种曾经磨难同歌同哭的热切关顾,一种眉头心头、生死相依的执著情怀。设计院可讨生活,苦茶庵中也有风景,别人进入其中,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先生做不到,他即使狠下心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但还是何期泪洒江南雨,还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即使在他身体衰弱,日渐不支的时候,想到的仍是“赶紧做”,为了冀国人的觉醒,民魂之再塑,他不惜甘冒众矢,不避血污,运笔如刀,一个都不宽恕,这是何等无私的境界。

正因为无私而又执著,鲁迅先生的一生中有很多论敌,但正如恩格斯谈到马克思时所说,他一生中有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也正因为如此,历史和良知还是给先生一个充分的回报。1936年10月19日,当先生去世的时候,来到先生灵前祭奠的,其中有一些便是曾与先生有过文字纠纷的人,有些人甚至遭到过鲁迅严厉的呵责,但他们此时已不在考虑个人的恩怨,而是真诚地悼念先生,为先生的正直和无私而放声一哭。

鲁迅先生逝世以后,人们把他誉为“民族魂”。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时代进入了世纪之交,鲁迅先生去世已有半个多世纪。面对当今一些人的蝇营狗苟,金钱至上,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抗蒙拐骗,巧取豪夺,多么需要敬读鲁迅!先生那无私的人格力量,永远是一座使人升华的灯塔。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