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腐败与歪理
柯喜堂
从传媒披露的一些腐败案例中,笔者发现,其腐败行为的背后,亦往往有其歪理作为支撑。
比如。 “逼良为娼”或曰“逼官腐败”论。
这种歪理多强调某些客观环境的影响,似乎“做官不坏,便没人爱”,至于本人在社会多元化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中,如何经不起考验,丧失党性,人格沦落,发生质变,却不大提及。诚然,治理反腐环境或者说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自是十分重要;但何以在同一环境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呢?恐怕作为个人是逃离不了一定干系的。
再像, “党员干部也是人”论。乍看这一论调不无一定道理,党员也好,干部也好,谁能没有个人利益或个人欲望,及其人性的种种弱点呢?然而这得看你那利益、欲望是否合理合法,人性弱点嘛,自也有个分寸、规范。如果你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鲸吞国家和人民的资产,侵犯群众的合法权益,恐怕届时只有“当事人”“经济犯罪嫌疑人”乃至千古罪人之类说辞,恭候其人了。
今年中央决定在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当亦会对打击种种歪理,弘扬正气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期盼着“三讲”活动能扎扎实实地开展,并取得实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