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绿水蓝天
口文/许栩
中国人憧憬21世纪的美好生活。改革开放,前程锦绣。
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摆在人们面前:环境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
时下,我国的不少河流、湖泊、水体污染情况十分严重。淮河、海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流域的水污染,已经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我国酸雨面积不断扩大,已占到国土面积的近30%。
当中国人以嘲弄的口吻谈论东京的酸雨、伦敦的毒雾、纽约的噪音时,自己却由于缺乏清醒的环境保护意识正在重蹈他人的覆辙!
水质的危机
在此,笔者仅举两则实例。
●实例之一:“鱼王”的悲哀。
江南水乡,养鱼发家的刘达兴,被乡邻们誉为“鱼王”。一大早他就披衣起床了,他的老习惯是,睁开眼就到鱼塘四周遛遛。他曾得意地对人说,我最爱的是鱼。是的,他曾作为养鱼致富的典型上过中央级大报。
今天,他却迟迟不归。早饭早已凉了,家人赶至塘边,见他昏厥在地上不能动弹了。
原来,他刚到塘边就发现一条死鱼,抬头远望,不禁颤抖起来,鱼塘中央一片死鱼密密匝匝地覆盖了大半个塘面,白闪闪的……他不由得尖叫一声,便跌倒在地。
经县公安局、环保局紧急侦破、勘察,发现造成死鱼的直接原因,并非有人投毒,而是附近一家化工厂的下水道破裂,大量有毒废水流进了鱼塘。
华夏大地上,类似刘达兴的事件又何止百千
●实例之二:苏州河的臭气熏跑了外商
上海著名的苏州河,早已成了“臭河”、“黑河”,对此上海人也许习以为常了。然而,外国人则不会恭维。
一日中午,在苏州河北岸的某工厂接待室,与日商洽淡联营事宜的谈判尚未结束,好客的主人便请日方谈判代表留在厂里吃顿便宴。不料,菜肴刚刚上桌,从南窗吹来阵阵恶臭。日商大惊失色,撂下筷子委婉地说:“此菜的味道好像与宾馆的不同。”说完,便以忘了与总公司联系汇报为借口,呷了一口啤酒,便匆匆地告辞离席。
第二天,日商代表前来回话:联营一事以后再谈。
在我们向21世纪进军的今天,水资源在日趋减少。人均占水量名列世界第88位的中国,还在不断地加剧水污染。据专家们估算,由此造成我国每年粮食减产37.5亿公斤,肉类减产270万吨,油料减产44万担,茶叶减产300万担,工农业损失400亿元以上!
大气污染的警告
人类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洁净的空气。
但是,在华夏大地上,大气污染及其对人的危害亦日趋严重。
山城重庆,曾似“浓纱薄霭,山若行,江似镜”的美景而骄傲。但是,这个城市现今的大气污染已令人忧虑。
秋日的一天上午,重庆漫天黑雾,市民们浸染在一片灰暗之中。由于工厂烟囱排放的有害废气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消散不开,造成403人中毒,97人住院治疗。这就是近年发生的令人震惊的“重庆烟雾中毒事件”。
国际上有关资料指出,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日均值超过1立方米0.4毫克,就会危害人体健康。而近8年重庆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测试,均在1立方米0.6~0.7毫克之间。而类似重庆污染的还有沈阳、南京、西安……
道路上奔驰的车辆,曾作为现代城市的象征,如今却成了大气的流动污染源。特别是红灯下的车辆,使城市的交通路口成了大气污染的“重灾区”。须知,所有的汽车尾气中含有150多种成分,大多数是对人体有害的。
据了解,大气污染有30~50%是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正如一个环保人士指出的那样:“我们正在自己毁灭自己”。
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自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至今,已二十多年了,人类对环境污染的认识较之以往要深刻得多,自觉得多了。但相比之下,我们在这方面仍未取得令人满意的进步。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正受到威胁,人们应共同行动起来制止环境的继续恶化。世界卫生组织的口号是: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健康!放眼世界,落实在本地区。
前不久,我国在北京召开环保工作会议,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保护环境是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子孙后代能否健康生存的大事,指出中国人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明确提出了2000年前后中国环保治理目标。
国家环保局正抓紧制定和实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为突破口,为人民办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
我们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地,我们已别无选择!